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16版:汽车
3  4  
PDF 版
· 车市低迷,4S店不再是“肥肉”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8年9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以前抢着开 如今懒得开
车市低迷,4S店不再是“肥肉”
■本报记者 林燕
  董云是杭州某品牌4S店的销售经理,这些天经常会望着店门口的大马路发呆,令他懊丧不已的是最近几个双休日,来店的人却一直门可罗雀。

  “我已经做了份新计划报给老总,我们一部分销售员准备上门卖车,争取在‘金九’有个好收成。”但董云脸上的笑容一闪而过,或许,更艰难的日子就在前面等着他们。

  一家4S店销售经理的经历—— 4S店卖车不赚钱了

  80后的董云大学毕业那年,正是汽车行业开始显山露水的时候,得到朋友的推荐,加上他非常勤奋、好学,到4S店一年后,他就当上了销售经理。

  去年下半年,曾有一家准备在今年上半年新开的4S店要聘请他出任管理销售的副总经理,年薪也将涨一倍。可谁知,今年车市冷清,那家4S店至今没有开门。

  “去年,每辆新车还有几百元的赚头,加上厂家年终的返点,4S店或多或少还是赚钱的。但今年情况完全不一样了,像上半年,每辆新车卖出去几乎都要亏本几千元。”董云说,现在厂家对经销商都有销量的考核,不达到销量就不可能拿到相应的返利。为了完成销量,拿到返利,经销商不得不低价抛售。

  新车卖了不赚钱,4S店的资金回笼也就有了困难。7月份,进口起亚浙江总代理浙江众诚汽车贸易公司,就因汽车销售不佳,至少涉及5000多万元的借贷资金到期未还,遭法院财产保全。董云表示,现在,省内因资金链断裂的4S店已不止众诚一家。八月份,省内某市另有一家名车经销商也因资金链断裂无钱向厂家购进新车,接近倒闭。据调查,上半年我省亏损卖车的4S店已有近七成。“第四季度,大家恐怕就要迎来一场残酷的‘淘汰赛’了。共渡难关,已同样适用于车市。”

  投资商张先生的市场调查—— 四五家4S新店不敢开门

  在汽车界扑腾了十多年,至今已有两家不同品牌4S店的张先生,去年还在谋划自己的扩张计划,但现在他已改变投资计划。“前些年汽车好卖,每辆车的赚头稳定又可观,投资数千万元的4S店常常可以很快收回成本并赢利,厂家的特许经营许可证也就一直成为投资商争抢的肥肉。”他说,以前,为了拿到一张汽车厂家的特许经营许可证,经销商可谓绞尽脑汁,什么招都会使上。

  但今年上半年的车市情况,给大家泼了冷水。他说上半年全省卖车同比仅增长2.5%,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增长速度。大部分经销商的日子都不好过。以前喷喷香的品牌代理权,现在也不再诱人,变得有点烫手了。

  “光杭州市就有四五家新4S店不敢开门,包括萧山、余杭、滨江等地。”据张先生透露,不开店的原因就是因为今年车市低迷,而4S店的投资巨大,由于投资商对汽车4S店的“钱景”迷惘,拖着、观望,也就暂时成了最稳妥的应对办法。

  在张先生的这份市场调查中,10家4S店有一家已被同品牌的4S店并购,还有一家因为销售实在太差,今年以来无钱向厂家进货。还有一家已经与同品牌的4S店合并经营。除了三四家营业时间较久的4S店尚有较稳定的赢利外,余下的几家也都日子艰难。

  4S店经理汪先生的算盘—— 开4S店,到底还赚不赚钱

  谁都知道,开4S店一是靠卖新车赚钱,二是靠售后服务赚钱,但眼下的事实是,许多新车卖出去已经不赚钱,甚至亏钱,因此,不少有年份的4S店就靠强有力的售后支撑度过眼下的艰难。但对一些出生时间不长的4S店来说,却是两头都靠不上。

  “我们是去年下半年开的新店,现在新车亏本卖,赚不到钱,售后也一样赚不到钱。”杭州城西古墩路上,这几年开出了众多的4S店,汪先生所负责的这家4S店品牌并不差,销量也还可以,但由于他们开张时间不长,售后积累的客户数量不多。“一般售后每月需达到七八百辆的业务量才能保本。”汪先生说。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家4S店需要的土地一般在10亩左右,现在大多数4S店是采取租赁的方式获得土地,那么,一年下来100万至150万元的租金支出是必须的。如果是购置土地,那投入的成本更大,起码要1000万元以上,而建店成本需600万至800万元,再加上流动资金2000万元(用来向厂家买车),也就是说,开一家4S店所需的资金起码要二三千万元。折算到经营成本上,每月起码需要赢利80万元,才能维持正常运营。如果销售产出是负数,而新店售后又没有进账,显然,开店只有亏钱的份了。

  据了解,近年来,由于国内汽车销售形势一片大好,汽车厂家扩张销售渠道的步伐不断加快,在杭州市区,大部分的汽车品牌开出的4S店,都有四五家甚至七八家之多。像汪先生代理的品牌在杭州的4S店就有五六家,他说,当汽车销售形势很好时,趋于饱和的4S店还能相安无事,但当车市趋冷,4S店就明显过量了。

  据透露,目前杭州不少4S店欠着汽车厂家的钱,有的干脆不再从汽车厂家进货,大量的库存已经压得4S店叫苦不迭。多数4S店采取银行抵押贷款的方式向厂家进货,一旦进货量超过了日常销售量,4S店将没有更多的资金来运转,就会面临被银行催债的风险,资金链断流这样的危象,随时有可能出现在下一个“众诚”身上。

  车界访谈—— 新一轮“淘汰赛”即将开始

  杭州城西古墩某品牌4S店总经理汪先生:连续多月的负增长,加上七八月份的淡季,我们的日子快到最艰难的时候了。估计到第四季度,经销商们都将迎来“铁板上烤”的最严峻时候。如果“身体还好”,那还有可能在这场“淘汰赛”中生存下来,如“身体不行”,那就只能退出市场了。

  省经贸委有关人士:今年,国内几乎所有的汽车生产厂家都把全年的产销量提升了二成左右。但受油价上涨、股市低迷、银根紧缩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今年国内车市普遍看淡。但车市竞争还在加剧,据了解,在上半年已有数十款新车上市的基础上,下半年还将有三四十款新车上市。这意味着,新一轮更严峻的“淘汰赛”即将开始。

  业内资深人士张先生:接下来,我觉得大家要比拼的是厂家的品牌认知度、经销商的实力,还有售后的服务质量。作为4S店,除了如何做强自身的服务,还要寻找更适合市场的经营模式。

  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国内4S店的高投入高成本运营,最后买单的还是消费者。在国外,4S店一共只占市场总额的30%比例,大量汽车是在大卖场里出售。而在国内,占有大量土地资源、投入巨大的4S店却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随着其投入与产出的越来越不对称,“淘汰赛”必将促使一些新的经营业态出现,比如出现投入较小、资源浪费较少的汽车大卖场,做大做强售后服务的品牌维修连锁也将得到更快发展。

  因此,“淘汰赛”虽然残酷,但却意味着汽车暴利时代的终结和消费理性时代的来临。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汽车 B0016 车市低迷,4S店不再是“肥肉” ■本报记者 林燕 2008-9-17 48257178002CE174482574B700217E17[A1-林燕≈B1-林燕];钱江晚报b00162008-09-1700014;钱江晚报b00162008-09-1700016;钱江晚报b00162008-09-1700019;钱江晚报b00162008-09-17000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