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2版:焦点人物
3  4  
PDF 版
· 富尔德高风险逼死雷曼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9月2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富尔德高风险逼死雷曼
■本版撰述:本报记者 董立林
  2008年9月 15日,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正式申请破产保护。这家屹立华尔街158年的金融巨头,就这样在次贷危机中轰然倒下。

  走到这一步,不知“雷曼兄弟”的CEO迪克·富尔德的心中作何感受。今年62岁的华尔街老将富尔德一直以来都与雷曼“命运与共”——其全部职业生涯都在雷曼度过。在过去十几年里,他“化腐朽为神奇”,将弱小的“雷曼兄弟”一手带大,一举跃升为美国最大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包销商。富尔德也因此被视为雷曼的英雄。然而,雷曼却最终难逃与贝尔斯登、美林以及其他10余家银行的竞争对手一样的命运,被次贷危机的滚滚洪流吞噬。

  华尔街的明星CEO

  富尔德毕业于科罗拉多大学,并取得纽约大学史坦商学院企管硕士,1969年进入“雷曼兄弟”,将近四十年从未离开过这家公司。1993年,富尔德从美国运通长达十几年的掌控中接手“雷曼兄弟”。1994年雷曼上市时,其年利润仅有7500万美元,股本回报率只有可怜的2.2%。

  大权在握之后,如何改变雷曼积贫积弱的局面就成为富尔德日思夜想的唯一目标。他成为了一个积极的冒险派——富尔德改变了雷曼以往依赖固定收入的交易业务的局面,大举扩展投行业务。到次贷危机暴发前的2006年,资产管理、经纪服务、并购和证券承销等业务占雷曼营业收入的比例已达到44%。

  遇到合适土壤时,高风险确实能产生高回报。在美国房地产泡沫高峰的2005年,雷曼的营业收入达到320亿美元,利润32亿美元,股本回报率高达19.4%。从2003年到2007年,雷曼的利润达到了160亿美元。过去10年,其股价年均上涨29%,其他主要券商难以望其项背。富尔德因此成为华尔街上的明星CEO。

  3月份被收购的美国贝尔斯登银行CEO,曾经称赞富尔德“在市场发生变化之际,有独特的第六感”,这种直觉让他从数次大危机中走来,有惊无险,而且赚钱神速。除了在1993年自立门户之初,让雷曼兄弟活了下来,1998年他更是力挽狂澜,面对俄罗斯卢布贬值,俄罗斯债券发生违约,对冲基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面临崩溃的关头,挨家挨户游说借贷机构,证明雷曼有足够资金,希望不要挤兑。雷曼奇迹般地活了下来。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时,领路人富尔德再一次证明了自己。

  为冒险和执著付出代价

  但是,幸运之神不会总是眷顾冒险家。美国一位分析师指出,在雷曼8000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净值大约只有250 亿美元。 “绿灯资本”公司的分析师则指出雷曼兄弟有价值65亿美元令人头疼的以资产担保证券支持的担保债务权证(CDO)。次贷危机的爆发使雷曼的弱点一览无遗。摩根大通今年3月收购贝尔斯登后,雷曼成为美国四大独立投行中最弱的一个,而且是受次贷危机影响最严重的。

  雷曼公司的跟头主要栽在与房地产相关的证券业务上,与主要对手相比,它这方面的业务更多。据雷曼前首席财务官布拉德·辛茨说,雷曼那些难于估值的证券化产品约相当于其净资产的2.5倍。

  富尔德的固执也让他在与韩国开发银行的增资谈判中没能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原本富尔德有机会卖出雷曼25%股份给对方,并获得约60亿美元资金,但最后富尔德却以价格过低为由回绝,谈判正式破裂。9月10日,雷曼兄弟股价暴跌45%,创下成立158年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不管曾在资本市场上的生猛举动为今日带来多大苦果,富尔德仍是一位为工作尽心竭力的CEO。次贷危机爆发至今,富尔德总共融资140亿美元,变卖了1470亿美元的资产,增持了现金,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挤兑情况。他曾说:“蒙头躲起来无济于事。正面迎击困境,不要幻想它会走开。”然而最终,富尔德最终还是没能带领雷曼打赢这场仗。

  赛恩:自我救赎

  9月15日,美林是美国当天唯一上涨的金融股。美国银行在“离开”雷曼之后,当天就与美林达成交易,以500亿美元收购后者。尽管美林易主,但大部分企业界主管和管理界专家认为,灵活的美林CEO赛恩做出了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因为他至少保住了股东权益,让公司免于分崩离析。而雷曼的破产,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其CEO富尔德的执着。

  次贷危机以来,相比“雷曼兄弟”,美林的资产负债表同样难看。

  美林7月17日发布的二季报显示,当季公司净亏损47亿美元;而去年同期公司净利润达21亿美元。据《华尔街日报》统计,美林的资产负债规模为9000亿美元,甚至超过雷曼兄弟的6000亿美元。

  但最终,破产的只有雷曼。其原因在于,雷曼一直敝帚自珍等待救赎,而美林从大半年前就开始了自我救赎。

  2007年10月,美林前任首席执行官斯坦利奥尼尔(Stanley O’Neal)成为次贷危机中第一批离任的华尔街银行主管。12月,前纽约证券交易所首席执行官约翰·赛恩火线入主美林,当月便安排新加坡淡马锡控股(Temasek Holdings)牵头的投资者开始向美林注资60多亿美元。

  今年7月,赛恩更以2.2折的跳楼价,将美林持有的票面价值306亿美元的担保债务凭证(CDO),仅以67亿美元转让给美国Lone Star Funds旗下机构。同时,美林还宣布完成出售所持有的价值44.25亿美元的彭博股权及预计出售的约35亿美元的金融数据服务股份,借此获得约80亿美元的融资。

  可惜这些举措后,美林仍然难逃出售命运,这也恰恰彰显了次贷危机的严重程度。

  不过,美林固定收益部门副总裁Cheng Yuan说,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美林把自己卖了“是个好事情”。美国银行是美国储蓄量最大的银行,而美林是全球最大的证券零售商,这两家公司合并将诞生另一家金融巨头,可与花旗集团相匹敌。

  美林被并购,赛恩本人也能发一笔“横财”。相关合同规定,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后,美林CEO赛恩持有的50万股限售股中,将有三分之二得以“解禁”。根据美国银行的出价,赛恩能套现约970万美元。而其余4.6万股限售股今后还将给他带来130万美元收入。

  维尔伦斯坦德:被逼走人

  华尔街风声鹤唳,雷曼破产,美林被收购,刚被救助的美国国际集团AIG日子也不好过,别以为政府许诺的850亿美元紧急贷款有多好,那是有条件的,刚刚上任3个月的CEO罗伯特·维尔伦斯坦德被逼下台就是其中之一。

  吃人家的嘴短、拿人的手短,想必现在的美国国际集团董事会对中国这句古话体会很深,美联储授权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向AIG提供850亿美元紧急贷款,意味着美国政府将持有这家公司近80%的股份,绝对大股东拥有绝对话语权。

  美国政府在AIG行使的第一个权力居然就是赶走维尔伦斯坦德,在美联储宣布提供紧急贷款的当天,即9月16日,维尔伦斯坦德接到了财政部长保尔森和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盖纳的电话,后者排除了所有讨价还价的可能,他说,这是你们唯一能得到的救助方案,而且还有一个条件,那就是请你走人。后来保尔森也重复了这一命令。

  据说当时维尔伦斯坦德的反应先是震惊,而后是无奈地对保尔森说,既然这是您的意思,那我只好走了。他知道并非是自己让AIG走到了绝境,但他也知道在这种情况下高管走人也是必须的。这一天正好是维尔伦斯坦德担任AIG首席执行长的三个月纪念日。

  62岁的维尔伦斯坦德原是花旗集团二号人物,后出任国际集团董事会主席,今年6月15日才临危受命出任总裁,当时,他向AIG董事会保证,会在9月3日美国劳工节之前制定出重组计划,决定公司的业务去留。

  但这一计划遭遇了金融风暴的无情扼杀。9月初,在公布数十亿美元次级抵押贷款相关债务后,维尔伦斯坦德当时就知道AIG必须迅速筹资。但AIG的危机还在迅速恶化。他原本应在这个月的25日公布其挽救AIG的策略,但最终还是在上任三个月的当天就遭遇走人命运,颇有一丝壮志未酬身先死的落寞。

  有人走,就有人来,来的是和维尔伦斯坦德同岁的爱德华·利迪,《华尔街日报》的评论说,接替维尔伦斯坦德的利迪有个拿手绝活是分拆企业王国,他刚上任就通过电子邮件对AIG员工说:“不要担心过去,让我们放眼未来”,于是大家纷纷猜测,那会是一个怎样的未来呢?

  菲什曼:急寻买家

  在“雷曼兄弟”和美林两大投行相继宣布破产和被并购之后,美国最大的储蓄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WaMu)也因陷入危机,决定求售,并已委托高盛及摩根士丹利寻求买家,美国政府也在从中帮忙搓合,可能的买家包括花旗、汇丰、JP摩根大通、富国(Well Fargo)等银行。

  和今年3月相比,WaMu的市值已缩水75%,和去年同期相比,其市值则已狂泻92%。这样的沦落速度,被市场认为已经超过了这家银行的自我消化能力。

  9月11日,该行CEO艾伦·菲什曼史无前例地提前数周报告了三季度展望数据,宣称三季度的亏损幅度将为45亿美元,略低于二季度的亏损额59亿美元,希望以此来挽救投资者的信心。

  但是,市场大多数分析人士认为,要想渡过难关,WaMu要么找到一个买家、要么找到新的注资,否则便难逃倒闭厄运。就在该行报告三季度数据当日,穆迪信用评级仍把对华盛顿互惠银行的信用评级评为“垃圾”(即信用评级为BB以下)。

  随着股价的一再下泻,寻求新的注资机会也将变得越来越渺茫,这几乎是金融市场的定律。连之前对华盛顿互助银行表示浓厚兴趣的JP摩根,最近在是否会注资的问题上也三缄其口。

  无奈之下,菲什曼只能选择出售,并开始通过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与可能的买家接洽。而此时,菲什曼刚刚接手WaMu不到10天。

  由于涉足高风险抵押贷款业务, 去年次贷危机爆发以来,WaMu就成为受到重创的公司之一。2007年12月,WaMu宣布改组其家庭贷款业务,关闭了336家家庭贷款办事处中的160家,由此裁去2600个职位,相当于减员22%。

  2008年3月,JP摩根曾致信WaMu,催促后者答应由其提出的注资交易。但该提议被WaMu回绝。后来的事实证明,当时WaMu的CEO凯利·基林格低估了次贷风暴的破坏性,每况愈下的WaMu不得不直面需要外来注资的现实。

  在持续亏损下,2008年6月,基林格从主席职位退下,勉强留任CEO。三个月之后,在二季度亏损额达到创历史纪录的33.3亿美元时,WaMu以未能化解家庭贷款风险为由解雇了已担任18年CEO的基林格。9月8日,WaMu董事会宣布由纽约商业抵押经纪公司Meridian Capital Group的主席艾伦·菲什曼来接管这家银行。

  然而,金融经验老到的菲什曼的到来,并没能改变WaMu的命运,WaMu最终只能通过出售来避免破产的厄运。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焦点人物 C0002 富尔德高风险逼死雷曼 ■本版撰述:本报记者 董立林 2008-9-22 钱江晚报c00022008-09-2200013;48257178002CE174482574CA004438E8[B1-董立林];钱江晚报c00022008-09-2200025;钱江晚报c00022008-09-2200003;钱江晚报c00022008-09-2200019;钱江晚报c00022008-09-22000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