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6版:30年改革开放·百姓叙事
3  4  
PDF 版
· 与秦山核电站30年不了情
· 山不转人转
· 中国推行“教育券”第一人
· “小巷总理”为居民服务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9月2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山不转人转
  ■本报记者 陈婕

  

  叶卫邦立志要把山区资源开发出来,让山上闲草变成宝。在他的精心组织策划下一个集采集、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野菜集散中心在市场上出现了。他这一创新举动不但丰富了城里人的菜篮子,更充实了乡亲们的钱袋子。

  “住的是山坳子,出门是小步子,进山是重挑子。”重重大山深锁,城乡差异巨大。叶卫邦说,18岁时,自己发现,妈妈养的猪一年养下来,等别人来收购卖不了几个钱,到了城里,价格翻番。封闭自守只能是越来越穷,贫穷落后只能让人瞧不起。

  1994年,28岁的叶卫邦终于走出来从小生长的大山,开始在金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代购代销农副产品,成了一名农民经纪人。“我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做点跟农民有关的事情,自己最安心。”这是一种钟情于土地的最原始、最本能的感情,而这感情延续至今。之后的十多年里,叶卫邦从事的每个工作都跟农业有关。“国家一直在讲三农,我想农业是一个永久的产业,任何时候任何国家都不会忽视它。”

  2000年后,随着竞争的加剧,金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这个原本浙江省最大农产品基地优势不再,金华农产品市场一直在萎缩。抢客户、乱要价、要回扣种种不良现象层出不穷。此时已有农产品经销经验的叶卫邦把注意力转移到野生农产品上,他尝试发展农业示范园,建立高山蔬菜基地。

  2003年,叶卫邦注册了自己的“森林之宝”品牌。2006年,叶卫邦创办了金华市“森林之宝”野菜农家菜开发有限公司,走野菜研发、加工、整合的道路。

  现在,叶卫邦在镇上有了房子,真正下山了,奋斗了十几年。现在的想法是,再回山里去,在山区发展出一个大规模的高山蔬菜基地。“我要让他们知道,国家支农惠农力度加大,留在农村发展照样有前途。”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30年改革开放·百姓叙事 A0016 山不转人转 2008-9-26 48257178002CE174482574CE00120485[B1-陈进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