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1版:每日新闻·视点
3  4  
PDF 版
· 因为便宜,三里亭又现马路市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9月2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因为便宜,三里亭又现马路市场
  每天早晨,杭州都有不少老人坐上192路直奔良渚“淘菜”。为了便宜,他们甚至要奔波五个小时,看来——

  买点便宜菜,好辛苦

  花五小时,到良渚买点便宜菜

  早晨6点左右,吴大妈带上两个环保袋,出了自己居住的后市街小区,先坐12路公交车来到武林门。但这只是她这个早晨奔波的开始,其实,她是要坐192路,武林门是起点站。

  192路,对于吴大妈来说就是开通才几个月的“买菜专线”,24小时开通,晚上每个整点发一班车。杭州的一些酒楼、宾馆、单位食堂,大多乘夜班车到良渚蔬菜市场买菜。天亮以后,乘客就换了一拨人,大多是吴大妈这样去良渚买菜的老年人。

  车站上已经有20多个老人在等车了。吴大妈跟其中几个老年人笑笑,点点头。大多数人的手中是卷起来的环保袋,也有提篮子的,或者是折叠式的小车。因为同车过几次,都有点面熟。等了10 分钟左右,192路来了。还好,吴大妈占到了一个座位。从武林门到良渚蔬菜时常192路要走大约一个小时。如果来回都没有座位,吴大妈就有点吃不消。

  吴大妈家里有5口人——儿子一家和老两口住在一起。中午只有两个老人在家吃饭,晚上,儿子他们都回来了,要做5个人的饭菜。

  以前,三里亭蔬菜市场还没有撤掉时,吴大妈每个星期要去两三次。如果在小区旁边的菜场买菜,鲫鱼最贵要8元半公斤,现在跌了一点,也要6元,到三里亭买,至少有一块多钱可以便宜,蔬菜便宜更多,比如苋菜城里菜场甚至会卖到两块多,三里亭最贵也不会超过一块。佛手瓜、冬瓜、毛豆等大路菜,价格至少要差三分之一,有的差一半还不止,这样,一天的菜价,在三里亭买20元左右就够了,在城里买30多元还不够。这样她一个月就可以节省三百元菜金。

  三里亭菜场关掉以后,吴大妈就往良渚跑了。跟三里亭比,良渚要远得多,早上6点出来,回到家总要10点多了。如果等车的时间长一点,或者路上比较堵,要11点才能回到家里。

  “城里的菜太贵了,三里亭的菜买惯了,城里的菜买不落手了。良渚太远,我就一个星期来一次,多买一点,放在冰箱里,可以多吃几天。”

  在良渚菜场门口,记者看到一对老年夫妻,走出市场大门不远,就放下肩上装菜的口袋,在路边休息。问他们为什么要两个人一起来,他们说,年纪大了,买多了拿不动,两个人一起来就可以多买一点。

  陈大妈说:“车站离菜场太远了,差不多要走一站路才能到菜场。来的时候空着手,倒没啥,买了菜回去时,到车站这段路就太远了。其实192路可以在菜场门口设一个车站的,从终点站折回来时绕个弯,到市场门口停一下就可以了。”陈大妈说。

  “你们年纪都那么大了,跑不动了,不能叫儿女来买吗?”

  “我们都有老年卡的,70岁以上坐公交车免费的。如果叫儿女来,192路来回就是6块钱,转两趟车,车票就快要10块钱了,要买多少菜才能把车票钱省回来!”

  没想到还有这么一笔账。“70多岁跑这么远,吃得消吗?”

  “想省点钱么,没办法。”

  “二级菜场”渐成规模只因老人们热捧

  下了192路车良渚的终点站,还根本没有菜场的影子。跟着那些手里拿着空口袋的老年人,或者逆着从菜场出来,背着挎着大包小包的人流走几百米,拐到另一条路再走一段,才终于能看到良渚蔬菜市场。

  这个蔬菜市场有十几个篮球场那么大,主通道两旁,停着一辆辆装着各种蔬菜的大卡车,辣椒、山药、西红柿等,应有尽有。卡车旁,都有一台秤,一张写字台——他们都是做批发的。来进货的大小车辆,三轮车、助动车,都在主通道上进进出出。

  来买菜的老年人,闪避着这些车辆,走到市场最里面的一个区域,就到了零售摊贩聚集的地方——对于吴大妈们来说,这里才是她们今天的目的地。

  看着正在挑选蔬菜的大伯大妈们,蔬菜市场办公室的俞主任说,其实吴大妈们最喜欢的这些便宜蔬菜生意,蔬菜市场只是捎带做做的。

  这里整个大市场的名字叫做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下设8个分市场,算得上华东地区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中心,货源来自全国各地,销售则覆盖全省和上海等地。分市场之一,便是这个蔬菜市场。

  按照规划原来该主攻批发的蔬菜市场也吸引了杭州的一些小宾馆、小酒楼和单位食堂前来采购,可他们购买的量又不大,算不上批发,所以才渐渐诞生了这么一个“二级菜场”,一些摊主就地进货就地销售。

  蔬菜市场的批发生意基本上都在夜间,白天摊位空着也是空着,有的摊主自己夜间做批发生意,白天把摊位转租给别人做零卖生意。有的摊主白天也自己做,可以顺便把批发剩余的菜也卖掉。因为背靠着这个大物流中心,零售的这些蔬菜只需要从卡车上搬到菜摊上,少了进城的运费,所以价格才格外低一些,也真因此,吸引来了杭州城里众多的吴大妈。

  俞主任说,最初来的大伯大妈还不多,不过这里蔬菜的确比城里菜场要便宜不少,所以“名气”越来越大,如今一早赶来买菜的老人也越来越多。如今,这个做批发的市场也为零售做起了服务:“将心比心,站在这些老人的角度想想,跑这么远就为了买点便宜菜,这点事情总要给他们办好。”

  就在一些老顾客向往良渚跑的时候,一些买菜人却重回三里亭了——那里又已经冒出一个马路菜场。

  每天早上五、六点开始,就在已经空关的农贸市场外面,石桥路三、四百米的慢车道被上百个菜摊和络绎的买菜人堵得严严实实。这种情形,在三里亭的市场关掉后不久就开始了。

  来这里买菜的,主要有两类人,一是三里亭一带的居民。一位住三里亭南苑的大妈说,小区里也有卖菜的小店,但是他们在三里亭农贸市场买菜买惯了,小区菜店价格太高,自然喜欢三里亭的便宜菜。

  另外一类,就是专门坐公交车从市区赶到这里来的。住在总管塘的金老师,一头白发,戴着眼镜。他是三里亭农贸市场的老顾客。问金老师有没有去过良渚买菜。金老师一听“良渚”两个字,就使劲地摇着手,地道的老杭州口气:“哦呦,你表(“不要”的合音)说良渚了。噶远的地方,吃得消去的啊。哪里有买个菜要来回几十里路的。”听说三里亭又有人在卖菜了,他就赶了过来。

  不过,金老师说,占道卖菜,害人家自行车都骑到快车道上去了,公交车也靠不了站,总不是办法:“我们也知道,随着城市的发展,各个地块总要一步步开发。否则城市怎么进步?我们也理解政府,不过也希望有关部门想办法多在菜场里设一些平价菜摊,毕竟现在CPI涨的可不低哦。”

  其实,觉得不方便的,还有卖菜人。从弄口村到三里亭来卖菜的菜农杨凤林说,他家有几分菜地,以前,种出来的四季蔬菜都拿到这里来,但是,三里亭的市场关掉后,很多像他那样的菜农卖菜就成了问题。

  老杨说,从闸弄口一直到笕桥,这一带一直是杭州传统的蔬菜基地,这里的不少原住民大都是像他一样的菜农,有着几分菜地,然后收的一点菜拿到不远的三里亭去卖。如今如果拿到良渚卖,量少,路远,不合算,也就只能再来三里亭的马路市场卖卖了:“以前报纸上经常说要重视菜篮子,我们菜农觉得蛮光荣的,觉得杭州市民吃菜离不开我们。三里亭就是自产自销的最好地方,可现在大菜场一下搬走,没有地方卖菜,地都要荒了。”

  听老杨说,别的村已经有人不种菜了,把塑料大棚租给做废品生意的外地人。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视点 A0011 因为便宜,三里亭又现马路市场 2008-9-29 钱江晚报a00112008-09-2900018;钱江晚报a00112008-09-2900025;钱江晚报a00112008-09-2900020;钱江晚报a00112008-09-2900021;钱江晚报a00112008-09-290000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