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4版:30年改革开放·百姓叙事
3  4  
PDF 版
· “告状信”,写给《人民日报》
· 小蜡烛,照我闯天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9月2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30年前婚宴上的断电事件,让东阳人邵钦祥至今难忘——
小蜡烛,照我闯天下
本报通讯员 金光强 王江红 本报记者 钱锋
  30年前婚宴上的断电事件,让东阳人邵钦祥至今难忘——

  小蜡烛,照我闯天下

  本报通讯员 金光强

  王江红

  本报记者 钱锋

  “我家30年的故事,得从1978年我结婚那晚说起。”邵钦祥说。

  “好女不嫁花园村”,那时候,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花园村最穷,所以村里打光棍的人不少。

  花园村祖祖辈辈住在11个不长草木的小山头上,村民谋生的三大法宝是下塘抓泥鳅、挑盐到江西和满街卖草席,就连吃水都要到邻村去挑。有一首民歌说的好:“村名花园不长花,草棚泥房穷人家,种田交租难糊口,担盐打工度生涯”。1978年,村里的人均年收入只有87元。

  在这种情况下,讨个老婆,就是一件格外隆重的事了。老师和村干部撮合,邵钦祥和邻近仪塘村的姑娘龚爱花订了亲。

  邵钦祥口述:

  

  借电办婚事,惨遭人断电

  我结婚的日子是1978年农历七月十八,那时,我们村里还是点煤油灯。为了把婚礼办得风光一点,我早几个月,就和隔壁村干部预约,想借点电来结婚。他们很爽快地同意了。结婚头一天,我和电工一起拉了几百米的电线,把电接到了我拜堂的地方。

  婚礼上,电灯明晃晃的,格外喜庆。晚上8点刚过,宾客们举杯动筷,正是气氛最好的时候。突然,一片漆黑,电断了!怎么会这样?在灯黑的刹那间,我顿时心里一沉,有生以来第一次这么不痛快。

  心急火燎的我妈妈赶紧吩咐我妹妹:“快去找些蜡烛台来,快去,子孙灯啊……”

  待得人们七手八脚找来烛台,陆续点起红烛时,电灯又亮了。原来是隔壁村的两个村民不管三七二十一,动手拔了保险盒。乡亲们赶过去理论后,电才重新接通。

  我心里反反复复念叨着一句话:“人穷被人欺,村穷受人气。一定要尽快富起来!”以后遇上风风雨雨,我总会想起这件事,就会很要强。

  办起蜡烛厂,赚到第一笔“巨款”

  1979年,我当选为花园村大队长。有老人拉着我的手说:钦祥,你要带领大家富起来啊!其实,我比谁都想得多:花园人是穷够了,问题是怎样才能摆脱贫穷?思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办工厂,闯闯看。

  说干就干,1981年5月,我便会同我二哥和老支书筹集1500元,在村里的祠堂办起了蜡烛厂。说是工厂,其实仅仅是三个人加一台制蜡烛的小机器,六个月时间,就赚了1500元,三人平均分到500元。500元,这在当时相当于一个劳动力五六年的收入。

  尝到了甜头后,1981年10月,我们又自筹资金9000元,办起了花园村第一个真正的工厂——花园服装厂,专做高档的呢子服。那时,我是既当厂长,又当推销员,走南闯北找市场。饿了买个大饼充饥,累了躺地板。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就实现产值5万多元,获利7000元。这真是个“天文数字”。    

  拎着火腿,走南闯北卖服装

  没想到,第二年碰到了很大的困难。我们发了2600多件衣服到武汉的商场,一分钱都没回来。没有了流动资金,工厂被迫停厂。

  我和老支书赶到武汉一问,对方说我们是不正规的小厂,要退货。怎么办?我想到了送礼。第二天,我们打听了两个小时后,总算找到了经理家,拎上两只金华火腿登门拜访。没想到,好话说了一大筐。最后那经理还是把两只火腿拎到了门外,顾自转身,关了房门。

  灰溜溜地回家后,衣服也退回来了。村里议论纷纷:“种种薄田过日子,还是安耽一点,勿能心气太高呀……”还有股东要退股。我就不相信,我办厂就不赚钱。我先后开了村民和股东大会,拍胸脯说亏掉我负责,绝不连累别人。

  后来我们大江南北几次推销,出厂价五十多元的衣服只卖四十多,搞到大年三十,总算处理掉了。年初一算算账,亏了35000多,不得了,平均一家几千元,当即有人哭了……

  第三年,我们总结教训,一定要培养供销员。结果,我们赚了10万元,不但填补了亏空,还盈利70000元。

  办好服装厂的基础上,我相继创办了十多家企业,现在花园集团已成为国家级的高科技企业集团,还与中科院合作,建立了全球最大的维生素D3生产基地。    

  下一代圆了我的梦

  办厂赚钱了,我个人也富了,一心想改变花园村面貌的愿望也有能力实施了。村民们也信任我,1986年我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连任至今。如今,花园村已经成名副其实的花园,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中国十大名村等。去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22100元,家家有房有车。

  令我骄傲的还有我的家庭。阿花勤俭持家,是我的贤内助;我的四个女儿一个个都很孝顺能干。我们家去年还被评为省文明家庭。

  现在我有钱了,可以住到东阳、杭州甚至美国去,但我和老婆还是愿意住在花园村。我每天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在村里四处转转。看着整齐的街道,一排排新盖的楼房和村民们停放的小车,我的心就很安静,很满足。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30年改革开放·百姓叙事 A0004 小蜡烛,照我闯天下 本报通讯员 金光强 王江红 本报记者 钱锋 2008-9-29 钱江晚报a00042008-09-2900019;钱江晚报a00042008-09-2900026;钱江晚报a00042008-09-2900025;48257178002CE174482574C4004C3F5E[B1-王刚]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