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2版:30年改革开放·百姓叙事
3  4  
PDF 版
· 一大家子越过越好
· 家里有个87岁的董事长
· 我们家已经全球化
· 全家都要“触触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0月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70岁的马以瑾讲述——
全家都要“触触网”
  家庭档案

  杭州中山北路上,一间40平方米老房子是马以瑾和丈夫的安乐窝。她时不时翻翻家里的相册,脸上总会洋溢起开心的微笑。

  她所在的大家庭同样是一个洋溢着幸福的四世同堂之家,上有93岁的父亲马翼,身边有相濡以沫的丈夫和亲比手足的兄弟姐妹,下有事业有成的众多儿孙后辈。

  这改革开放之后的三十年,是这个四十多人的大家庭从艰难走到宽阔,从拮据到富足的三十年。

  这几天,我93岁的父亲因为腰伤住进了医院,不过老人绝对不会孤单,我们全家40多个子孙轮流看望照顾着老人,带来的东西几乎堆满了病房。

  看着这么多东西,我突然想,三十年前,我们全家的生活可多拮据啊,这三十年间,可真有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了。

  我是苏州人,1949年跟随父亲来到杭州。1957年,马以瑾从杭州师范学校毕业,正式走上三尺讲台。生活在1972年忽然变得入不敷出:这一年二女儿降生,而我自己的工资也仅仅只有39元,丈夫的工资也并不高,年迈的公公婆婆需要赡养,无论如何计划开销日子,总是无法正常支出。

  这样的尴尬日子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好过起来……

  改革开放之前,我们这些当老师的知识分子曾被说成是“臭老九”,不过,改革之后,我们成为了受人尊重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且工资也一路上扬。

  这么多年了,我早记不得是多少次上调工资了,家里的设备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直在变化:1981年,我们一家四口搬到了中山北路的楼房里,从此,录音机、自行车、手表、黑白电视渐渐进入了家里,后来洗衣机、冰箱、彩电不断提高着家的档次……

  后来,大女儿从一家国有企业主动离职,开起了自己的公司,如今生活富足,车子都好几辆。小女儿在一家公司上班,和女婿一人开一辆小轿车。我的一个侄子,现在在国外的一所重点大学留学,他是我们大家庭里学问最高的,我感到特别满足。

  我们这个大家庭的下一代,都事业有成,已经不需我们来操心了,现在,退休金也有好几千,生活足够了,我就和兄弟姐妹说,咱们当年辛苦工作了一辈子,如今,该健康地来享受生活了。

  以前,我是每天看报纸,看电视新闻,不过,最近这些天,我和老伴也有了新打算了,儿孙辈以前一直叫我们上网,以前我们不想,可现在看看上网还真有好处,家里已经买了电脑,也进了社区的电脑培训班,如今我看新闻已经在网上了,还会玩游戏,与儿孙们视频聊天,有了这个网,能做的事情可真太多了。

  三十年前,我们怎么能想到如今这日子能过得这么好呢?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30年改革开放·百姓叙事 A0002 全家都要“触触网” 2008-10-4 钱江晚报a00022008-10-0400021;钱江晚报a00022008-10-040002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