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1版:人文
3  4  
PDF 版
· 现在,还有哪些人
在听广播?
· 各出绝招,电台追着车轮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8年10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杭州许多电台纷纷转型为“汽车电台”,这几乎成为一种潮流,这一现象引发关注
各出绝招,电台追着车轮跑
  本报讯 浙江电台“城市之声”的张辉最近特别忙,原因无它:频道改版。前晚在一家咖啡馆,他拿出一本70多页的频道改版方案对记者说,方向就在里面。

  拥有《阿亮的烦恼生活》等品牌栏目的“城市之声”本月20日全新改版,频道新口号变为“私家车107,快乐广播,城市之声”,连台歌中都出现了“开车”、“汽车”之类的要素。

  汽车越来越多,私家车越来越多,开车的、坐车的特别是私家车主多金、时尚,能引领一个城市的消费潮流,所以广告商把目光对准了他们,这就拉动了电台行业中的“汽车风”:几年前FM93“交通之声”和FM91.8杭州交通经济广播就打出了“交通”牌;去年1月,影响无数人青春岁月的“西湖之声”变身“汽车电台”,令许多人嘘唏了一把;今年7月,“交通之声”和浙江电台“旅游之声”整合运营,后者变为“汽车调频104.5”…… “特别是浙江电台‘汽车调频’FM104.5,在混淆我们FM105.4的视听!”“西湖之声”一名工作人员昨日对记者笑言。

  为了“上车”,

  大家各出绝招

  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分得一杯羹,向车轮靠拢的各家电台是使尽招数,表面上他们是一窝蜂而上,其实各有绝招。FM93和FM91.8已瓜分完了杭城的出租车阵地,前者拥有《有理走天下》、《一诺千金》等强势栏目,后者定位于“杭州自己的交通广播”,拥有《老马识途》、《小马指路》等栏目。

  去年1月“西湖之声”变为“汽车电台”后,《孤山夜话》、《轧是轧非》、《开心13点》等知名栏目被取消,代之以《我爱汽车》、《最美汽车CD》、《自动驾驶》等与汽车生活有关的栏目。对这家电台来说,其节目一惯以来的精致风格是最大的绝招。在采访中,不止一名电台总监用“精致”二字来形容这家老牌电台。

  虽然没有明说要走汽车电台的路子,但今年7月28日整合运营的浙江电台音乐调频“动听968”与“动感996”显然很看中车轮上的市场,也有《汽车CD品牌故事》、《车舞飞扬》、《六百秒述评》等一系列与车轮有关的节目。“音乐调频”副总监高枫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有车一族显然是个不容忽视的重点人群,对于这部分人群我们的重点是行车比较集中的时段比如上下班高峰期,这个时间段,人家做路况和新闻,而我们做音乐,而且是跟人家不一样的音乐。”

  浙江电台“旅游之声”变成“汽车调频”FM104.5后,走的是“旅游+汽车”的路子, “交通之声”总监董传亮昨日对记者说,“‘汽车调频’做的就是吃、住、行、游、购、娱六件事,在这一点上与其他电台进行差异化竞争。”在他看来,同样是移动人群,不同的私家车主、出租车司机、乘客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有的喜欢听音乐,有的想听新闻,有的想获取交通路况,有的纯粹是为了休闲,这意味这个市场还可以再细分。

  “城市之声”2003年创办的时候目标群定位为城市白领,到了2005年推出《城市私家车》栏目的时候还有点羞羞答答,不大好意思,但这次他们喊出了“全天围绕私家车主”的口号,甚至还推出了《107国学馆》、《私家车家长会》等个性节目。一个细节可以看出他们对私家车主的心理研究得很细:改版后,《阿亮的烦恼生活》将从30分钟一集分为上下两集(各15分钟),因为“私家车主在车上逗留的时间很有限,许多人不会听完30分钟的节目,快、准、狠的微型故事更有效!”从口号可以看出,“城市之声”进军私家车电台的秘密武器是“快乐”二字。

  都“伺候”私家车主去了,

  不开车的人听什么?

  这么多电台都去“伺候”私家车主去了,连节目都那么有倾向性和针对性,那么不开车的人听什么呢?一个问题也由此产生:电台做为一个公众媒体,现在因为广告的主流消费人群,纷纷转型,主要为开车(坐车)人特别是私家车主服务,这会不会把公共资源变成了一部分人的资源?

  对于这一问题,浙江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博导陈振濂昨日向记者表示,一家电台转向私家车主,是一种市场行为,“但从整个媒介生态和平衡性说,如果大部分电台都在走这个路子的话,那应该引起人们的注意。相关管理部门及行业机构应该是从总体出发,综合考虑大学生,外来务工人员,退休人员等群体的需要。”

  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副所长、博导李杰一直致力于媒介研究,对电台颇为熟悉。“现在在家听电台的人非常少了,人一少电台的商业价值和公共功能就发挥不出来。”他对记者说,“但电台是一种公共资源,大家都一窝蜂地走上了汽车电台这条路子,其对市场和电台本应具有的公共空间功能的冲击是值得思考的。”

  今年65岁的杭州退休老师王良山昨天也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疑惑:“我们平日里的生活也就是看看电视、听听广播,但现在的广播是越来越‘听不懂’,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换种思路,如果绝大部分电视台的节目都是办给公务员或领导看的,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

  本报记者 裴建林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 C0001 各出绝招,电台追着车轮跑 2008-10-17 48257178002CE174482574E40010169F[A1-裴建林≈B1-裴建林]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