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15版:科教·生命新闻
3  4  
PDF 版
· 新医改,百姓问号多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8年10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新医改,百姓问号多
本版撰搞 本报记者 林丹 袁春宇 本报通讯员 黄春燕
  前天晚上央视的《新闻会客厅》,正在向全国民众广泛征求意见的新一轮医改方案,被主持人董倩和白岩松形容为“都是中国字,连在一起却没太读懂”,“需配说明书”。很多人希望能为医改方案献计献策,但是对于一份自己看不懂的方案还有什么发言权呢?连名嘴都看不懂的新医改方案,老百姓有哪些话要说?昨天下午,记者打通省医学会秘书长骆华伟手机,他在宁波开会,也没有仔细领会新医改方案。记者在医院急诊室和街头拦访50位路人,结果发现,有9人对新医改方案一无所知;有26人称,粗略看了医改新方案,但实在不明白讲的是什么意思;还有15人表示,仔细看过了医改新方案,也对其中的一部分很感兴趣,但还是觉得太粗线条、空洞了一点。这50位普通人都有一个共同期待:医改方向是对的,希望货真价实优惠于民。但各国都头痛的医疗费用无底洞难题,中国能找到一条捷径吗?读者对医改新方案有何建议?请拨打本报新闻热线96068。

  安徽妈妈:

  儿子看病能享受杭州医保吗

  4岁的李帅,坐在妈妈的自行车后头,帅气地甩手和记者告别,全然忘记了打针的痛苦。

  连日来,因为感冒、发烧、咳嗽,小家伙已经在杭州市三医院挂了4天盐水了,“花了500多元,明天还要继续来。”妈妈心疼地说。

  李妈妈是安徽人,在杭州供水大厦工作,单位给上了医保,所以,她倒不是很担心自己,可儿子到杭州以后,妈妈就操心了。

  李妈妈说,还没听说过新医改,但想想,改革总会让老百姓看病更方便吧。她问记者:“听说杭州的小伢儿可以享受医保,但门诊报销的比例很少;新医改之后,能不能让我们孩子也上医保,在杭州、安徽看病都能报销?”

  记者点评——杭州外来人口有300多万,到杭州就学有民工子弟学校,看病有没有政策上的保障?新医改要更多偏向弱势群体,而且希望医保全国联网,这个呼声还是蛮高的。

  重病患儿家长:

  少儿大病有没有写进新医改啊

  这几天对陆耀忠来说很难熬,三个月前,正在杭州青春中学读书的女儿陆燕被医院查出患上了白血病。一家人为了给女儿看病已经花去了20多万,医生告诉他,孩子的病很有希望完全治愈的,但是必须接受骨髓移植,估计总共花费需要80到100万。这对于一个普通工薪阶层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这几天,陆耀忠四处奔走于学校、社区和各个慈善机构,希望得到社会的帮助,为女儿筹措一些看病钱。

  “我们只是普通的工薪家庭,女儿这么一场病下来,全家的积蓄已经全部用光了,我还向父母借了钱,可是孩子只能享受少儿医保,我问了问,像我们家这样的情况,看病的费用按照比例只能报销10万元以内的费用,这离我们看病的花费相差太远了啊。”

  听说新医改征求意见出台的消息,陆耀忠立刻向记者打听:“小儿大病的问题,有没有写入医改意见啊?”

  记者点评——许多家庭都买了少儿商业大病保险,仔细看看,大多是“保”等到30年后才患上的毛病,保险经理会对熟人实话实说,算了,别买了!可是孩子的“万一”总得有个防范啊,指望新医改呢!

  城市白领:

  是不是要赶紧买商业保险了

  31岁的徐先生,已经在杭州一家大公司工作多年,去年年底踢足球时,他的胫骨受了伤,住院治疗了半个多月。

  昨日他却喜滋滋地告诉记者:“这回住院,我没花多少钱,反而‘赚’了呢!”原来,徐先生的公司在医保之外,给每位员工都上了商业保险,员工因伤住院,除了医保之外的部分可以按比例报销之外,每天还有医疗补助,算下来,徐先生反而“赚”了。

  他说,新医改政策征求意见的消息一出来,他就去看新闻了,可是看了半天还看不明白,唯一记住的是“鼓励企业和个人通过参加商业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解决基本医疗保障之外的需求。”

  徐先生说,这样看起来,自己公司是先行一步了:“希望新医改实施之后,大医院能提供更多的特需服务,这样,我就能用商业保险‘贴补’的钱,去享受特需服务了。”

  记者点评——现在走进大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感觉差不多;新医改之后,“杭州大厦”和“小商品市场”的区别就来了,姓“公”的医院提供“大路货”——基本医疗,民营医院高价的医疗服务恐怕真的只有徐先生这样办了商业保险的人才享受得起。

  民营医院院长:

  民营竞争得过公立医院吗

  新医改征求意见出台后,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分会副会长,温州康宁医院院长管伟立读得特别认真,虽然很多问题他还是不解,但从有限信息中,他还是受到了鼓舞:遍及天下的公立医院,我们民营来竞争了!

  管伟立兴奋地说:“我预见,新医改后,民营医院要壮大,大部分公立医院会改头换脸,加入民营的队伍,比如通过股份制加入到市场竞争中来。”管伟立表示,目前的医疗卫生政策来看,对民营医院的政策倾斜是很少的,民营医院一度面临患者的信任危机,付一样的钱,老百姓更愿意去公立医院看病。

  管伟立说,今后这样的情况可能就会改变了,“姓公”的医院提供的是基本医疗服务,那我们民营就占领高端。现在设备好买,名医难求,新医改可以让医生多点注册执医,名医可以“流动”,我们的优势就来了。

  记者点评——这些年,几家主治妇科毛病的民营医院就开在公立医院旁边,架势很足,但没戏!新医改后,真能让民营医院尝到甜头吗?现在还只有等待希望。

  退休老人:社区医生灵不灵

  “社区医院这个药没有,那个检查不能做,我去干嘛?早知道就不浪费时间,直接上大医院了……”昨天下午,65岁的王大伯气呼呼地回到小区,跟楼下扎堆聊天的老人们抱怨。

  老人今年65岁,到杭州女儿家里来帮忙带孩子。

  也许是水土不服,到杭州以后,王大伯的大便一直不正常,到昨天已经4天没大便了。女儿买了开塞露,可大伯用了一点效果都没有。

  “还是去医院看看,可能需要灌肠治疗哟!”女儿很担心,“押”着父亲去了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却给王大伯摆了张“黑脸”:“我们这里什么设备也没的,灌肠,还是去大医院吧。”

  大伯女儿从新浪网上得知:“新医改以后,听说社区医院的报销比例还要高,那医生、设备不跟上,怎么吸引病人?”

  记者点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质量赶紧提高,是上下一致的期盼,分检分流病人,关键是要社区医生技术拿得起,居民信得过。

  公立医院院长:公立医院能全姓“公”吗

  杭州市三医院长张延祥的办公桌上,正放着昨天的《钱江晚报》,翻到了新华社对新医改的解读那一页。

  “我最希望公立医院姓公!如果政府一年能拨给我们医院3.5亿元,医院完全可以实现公益性——这3.5亿可以维持医院的日常运行、包括给医务人员的劳务收入,医院就不需要再考虑创收,可以实现药品零利润销售、手术成本价运行,以成本价为病人服务,此外还可以加大惠民病人的优惠力度。”他说。

  当然,这只是理想化的模式。只是张延祥个人对于新医改中“政府加大投入”的畅想。

  张延祥说,市三医院现在好比有个院中院——“惠民医院”,对困难家庭减免医疗费,“姓公”。短短五年多时间,医院和政府拿出了600多万元补贴,服务的人群涉及杭州市区3万多低收入困难家庭。医院要姓公,钱要多少?莫佬佬啊。

  也正是因此,张延祥对于《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特别关注,但对于这个框架性的文件,他也有很多急待解决的疑惑:基本用药、基本医疗到底是什么?医药分离之后,住院病人药物配送如何操作?如何保证药品的质量问题?如何引导病人的就医分流?

  记者点评——“政府加大投入”,医院、百姓都伸着脖子盼啊!多点再多点!但那天文数字的财政拨款从哪里来呢?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科教·生命新闻 C0015 新医改,百姓问号多 本版撰搞 本报记者 林丹 袁春宇 本报通讯员 黄春燕 2008-10-17 48257178002CE174482574E40033FCC0[A1-林丹≈A5-黄春燕≈B1-徐澜];钱江晚报c00152008-10-1700023;钱江晚报c00152008-10-1700024;钱江晚报c00152008-10-1700025;钱江晚报c00152008-10-1700022;钱江晚报c00152008-10-1700026;钱江晚报c00152008-10-170002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