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1+1》10月15日播出《医改方案需配“说明书”》——“都是中国字,连在一起却没太读懂”。主持人董倩说,新一轮的医改方案昨天已经全文公布了,而且现在正在征求广泛的群众的意见,很多人是积极响应,正在想我能够献计献策,为这个方案做点事。但是很多人在看完了之后发现看不懂,那么对于一份自己看不懂的方案还有什么发言权呢?(10月15日央视)
不少人反映,医改的方案有一些涩,有一些绕,有一些空、有一些专,大家有点看不太懂。白岩松念了一个长句子——“以建立国家基本药制为基础”逗号,“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药产业”顿号,“提高药品生产流动企业集中度”顿号,“规范药品生产流通秩序”顿号,“完善药品整合形成机制”顿号,“加强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终于等到了一个逗号,你想想有多绕。既然诚心诚意征求公众意见,拟文时应考虑到绝大多数人的文化层次。如此生涩的长句,咋让人提出意见?
医改首先征求到的意见成了“看不懂”,何不顺水推舟推出一个通俗版呢?传说白居易写诗先要读给邻居老奶奶听,老奶奶听明白了才能脱稿。医改方案也应该拿出一个“白居易版”出来,让寻常百姓都能一看便懂,知道哪一条与自己密切相关,便于发表看法。否则,狗咬刺猬没处下手,如何能让民意顺畅表达?
医改征求意见整出文风问题,这是一种歪打正着,可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说明社会公众对政府的关注已进入了纵深领域和具体细节,政府改革的层面首先应拓展到自身作风建设,从会风文风乃至政风开始,刀斫斧砍,伤筋动骨。如果政府的公文都能像易中天品三国那样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通俗读物”,那么机关效率将会提高一大步,老百姓对政府的满意度也将提高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