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天是中国计量学院30周年的庆典。走进学校大门,入目的不是宏伟建筑,而是穿白衣、戴红帽的志愿者们。在东大门做引导组组长的韩佳苗,已经在这里工作了近3小时。每位老校友都有一个专门的学生负责引导,不论你要去哪里,或者买什么东西,他们都主动效力。
除了散布在学校各个场所的志愿者外,学校的小道上还有这样一群女生。她们穿着统一的服装,每人之间相隔5米,以标准的礼仪姿态优雅地站着。其中一员何洁茹说“虽然是8点钟到岗,可我们早上5点钟起来了,因为要穿衣服化妆。”虽说是站着,但太阳下一站一个多小时甚至一上午,保持统一的姿态,也不是很容易的事。
这些志愿者都是学校从1000多名报名学生中筛选出来的,他们中许多人已经不是第一次参加志愿行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接受“志愿者”、“志愿服务”的概念,并且许多人已经走出校外,参加西博会、奥运会这样的盛大活动。一位志愿者说,志愿服务在奉献自己的同时也给他们自己带来了很多东西:“给我们一个接触社会的机会,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开阔眼界等等,这就是另外一个课堂。当我们以后工作时,有机会依然会做志愿者。”
本报实习生 许燕 本报记者 俞熙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