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通不便的年代,“瓯江排影”曾是黄金水道的风景,但更是一道排工渔民用汗水、泪水编织成的艰辛记忆。
“改革开放前,我们丽水因开门见山,只得依靠水路竹排”,今年78岁的龙泉市龙渊街道沙潭村吴森德老人回忆说:当年只要一出村,就能看到很多竹排、木排停在江边。瓯江曾是丽水各地的交通大动脉,无论是人们外出远行,还是运送各种货物,都通过瓯江走水路,瓯江在当时就相当于现在的丽龙高速公路。
排在山间走,人在排上游,在吴森德老人所在的沙潭村,祖祖辈辈在瓯江边当排工的就有二三十人,涉及全村三分之二家庭。沙潭村今年50岁的潘培松,曾经也是位排工,他从小跟父亲在排上长大,对于28年前,他在瓯江上放的一次排,至今还记得很清楚。因排没有捆扎结实,途中被水冲撞散架,竹木四处流散,在潘培松的左脚上,至今还有一块大伤疤,这就是他当时在排上,抢捞失散的木头给撞伤的。
“以前我们去省城,必须提前一天到丽水住一夜,第二天再从丽水乘车到杭州。一来一回,中途乘车就要花去两天时间。”谈起过去的交通状况,庆元县退休干部陈勇十分感慨:那段出行难、出行烦的历史让每一位丽水人至今记忆犹新。
1998年,丽水通铁路;2002年丽水通高速;2005年12月23日,全长234公里的金丽温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从此,丽水1个多小时可到金华和温州,3小时即到杭州,挤入浙江省四小时交通圈;2006年12月25日,丽龙、龙丽高速的全线建成通车,使浙西南山区腹地提前10年进入了高速时代。
如今,瓯江上形如长龙的竹木排,已逐渐远离人们视线,进入了人们的记忆长河。“瓯江排影”的远逝,为丽水落后的交通划上了一个句号。丽水日报记者 周大彬
本报记者 裘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