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娘子军》、《高山下的花环》、《牧马人》、《芙蓉镇》、《清凉寺的钟声》、《鸦片战争》……
祝希娟、陈冲、丛珊、盖克、朱时茂、吕晓禾、姜文、濮存昕……
这所有的一切背后,都站着同一个人——谢晋。
当我们细细回味上面这些在中国电影史上有着里程碑意义的电影时,当我们如今就要送别这位伴随中国电影风风雨雨半个多世纪的老电影人时,我们仿佛又一次看到,这位花白头发的导演,正站在镜头后,燃烧着生命,创造出永恒。
人的一生就像缓缓流动的河流,总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磅礴,最终百川归海,回归本源。是的,谢晋就是这样一条河流,在平静的表面下,流淌着为电影而澎湃的激情。
执着,文艺青年“辍学”为电影
谢晋1923年出生于浙江省上虞。10岁生日时,祖父的礼物是一套小学生万有文库,谢晋说就是这套书影响了他的一生,也是从那时起他的骨子中注入了人文主义的情结。《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伊索寓言》、《鲁宾逊漂流记》,在他眼前打开一个又一个神奇的世界,带给他一个又一个的梦想。
谢晋在家乡度过了童年,并上了一年小学。随后,少年谢晋跟随父亲举家迁居上海,这个热闹繁华的大都市带给他的不仅是眼花缭乱,还有对成人世界的审视和对电影最初的迷恋。
谢晋的母亲非常爱看电影,所以经常带着他去电影院观看。《渔光曲》、《魂断蓝桥》以及卓别林的电影……他几乎看遍了上世纪30年代能看到的所有电影作品。从此,电影的魅力深深勾住了谢晋那颗年轻激情的心,坚定了他投身电影的愿望。
1941年,谢晋考入四川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话剧科,受教于曹禺、洪深、焦菊隐等名家。1943年他主动辍学,同年,他跟随马彦祥、洪深、焦菊隐去重庆中国青年剧社工作,担任剧务、场记和演员,参加排演了多出话剧。就在这一时期,谢晋确立了向导演专业发展的艺术志向。
在谢晋的求学经历中,“1943年主动辍学”这句话颇有意味。
那一年,谢晋20岁,他对自己的人生价值何在已有了独立的认识。已经对戏剧电影发生浓厚的兴趣的他,不愿意在学校里继续读那些枯燥的表演课程。而跟随戏剧大师们进行戏剧实践,则可以培养更强的导演能力,于是他就辍学了。
谢晋的“主动辍学”,并没有得到家长的同意。据资料记载,谢晋的父亲是会计师,曾有意让儿子学理工或经济。“主动辍学”的背后,是谢晋对电影艺术的执着和热烈。
经典,就是他作品的代名词
辗转到1953年,谢晋终于开始独立执导影片。他的第一部作品是淮剧短片《蓝桥会》。
也许对于中国电影史来说,《蓝桥会》可以忽略不计,但对于谢晋来说,这部习作式的作品却有着重要的里程碑式的意义——正是凭借这部短片,谢晋晋升为导演,才有了接下去的丰硕。
从1953年拍《蓝桥会》到1965年拍《舞台姐妹》的这12年时间里,谢晋导演了10部影片,其中的《女篮5号》、《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等深受观众喜爱。
仔细体会谢晋这个时期的作品,会发现其中总是呈现着乐观明亮的情感色彩,这一阶段其影片的人物形象也是热情单纯的,叙事风格轻快流畅,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调。
随后到来的文革,也对谢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生命中极好的一段日子就这样蹉跎了。从1979年开始,似乎为了弥补之前的遗憾,谢晋的电影创作进入了“成熟”期,同时也是一个好作品的“高产”期。到1989年,他导演的10部作品中,就有诸如《天云山传奇》、《牧马人》、《高山下的花环》、《芙蓉镇》等在社会上产生了轰动效应的影片。
看看谢晋的电影作品表,就会发现其中至少一半都是观众耳熟能详的经典,不少片子如今拿出来放依然感人至深。
余秋雨曾这样评价谢晋的电影在中国人文化生活中的重要性:“回想一下,在这风风雨雨的半个世纪,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中如果没有谢晋,一大批中国人如果没有《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芙蓉镇》等等电影可看,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失落?”
其实,不光是后来的余秋雨,早在谢晋连出好片时,就已经有电影人感慨:谢晋电影的艺术水准没得说,经典,就是他的作品的代名词。
的确,谢晋的电影始终成为每一个阶段社会主流意识的最好注脚。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正当人们重新追求人性的回归,重新检视历史记忆时候,谢晋推出了《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芙蓉镇》;当社会上掀起盲目崇外的风潮时,谢晋便拍摄了抒发炎黄子孙的思乡恋国之情的《最后的贵族》;1997年香港回归,谢晋又推出对近百年中华民族的历史进行审视的《鸦片战争》……
这里不能不多说几句《鸦片战争》,拍这部电影的时候,谢晋早已年过七旬,但是他依然以无比的热情拍完了在当时看来规模空前的《鸦片战争》。用他的话说,就是“我从小就喜欢读历史故事,做了导演,也常希望自己的影片能通过一些大的历史背景、历史事件来表现人物命运和社会变迁。”也正出于此,他拍了这部电影,希望用一个半世纪前中国人民群众英勇抗击侵略者的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鼓舞社会民众的爱国热情。
用镜头,最巧妙地说出爱
搞文艺的人多喜欢喝酒,谢晋也不例外,当年一斤白酒也不在话下。
但无论怎么喝,出身江南的谢晋总不是十足阳刚风格的人。演员王玉梅在回忆拍摄《高山下的花环》的时候,说她曾亲自下厨为谢晋烙了三张饼。谢晋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吃了两张,喝了一小瓶五粮液。
也许,谢晋更喜欢喝到几分微醺,然后细细体味揣摩电影中所要表达的最细腻的情感——的确,当时公认谢晋是拍情感戏最好的导演。
在《红色娘子军》这部他早期最有名的影片之中,因为当时的那个时代,谢晋并没有放手渲染男女主角情爱关系的机会,这部片子也主要单纯地塑造了一个海南姑娘的倔强性格,吴琼花哪里可能在电影中和洪常青谈恋爱呢?
但谢晋的高明之处,恰就是生动地表现了革命同志之间的那有一种朦胧的爱意的特殊情感。谢晋把爱——并非确指爱情——通过吴琼花与洪常青那深情的眼神朦胧地表现了出来,让观众怎么理解都行。
正如谢晋曾经一直说的那样,江浙文化是他的根;细腻与不露声色,才是他的电影的风骨。这也决定了谢晋拍电影,总能够细腻地塑造出给人留下至深印象的女性形象。他是中国内地导演群里最擅长挖掘女性美的导演。事实上,经谢晋烘托出炉的女演员,也总是能够一片走红,即使是已经出名的名演员,谢晋也能够让观众感受到她们身上散发出的观众所不熟悉的独特性格魅力。“在富含深刻政治内涵的影片中塑造具有特殊性格的女性形象,且个个成功,是谢晋电影的显著特色之一。”
上世纪80年代的社会环境,与之前30年“又”有了很大的不同。“爱”字可以大声地喊叫出来了。于是,谢晋就在《天云山传奇》中,干脆让三个女人爱一个男人——当然不是同时爱,而是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爱法。稍后的《芙蓉镇》,更与《天云山传奇》有异曲同工之妙,电影的反响极为轰动,吸引人的地方仍然是男女主人公坎坷无奈的爱情故事。
谢晋在处理这样的情感戏的时候,越发老道成熟。江浙文化中那种不见锋芒地表述深刻思想的底蕴,在谢晋身上越发发扬光大。
人们无数次感慨,谢晋,就是摄影机前的魔术师,他娓娓地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他让无数演员尽情散发出动人魅力,他让人世间的最细腻感情脉脉流进每个看他电影的人们的心中。
如今,大师远去,我们,只能在光影之中,再追忆他妙到巅毫的刻画与描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