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陆文华 本报记者 杨晓政
本报讯 玉璜在颈部,玉镯戴左手,陶纺轮放置小腿侧……近日,杭州余杭经济开发区小林村一带,发现一座4500多年前的墓葬,从随葬的纺织器械判断,倾向于墓主人为女性。
此次考古发掘工作是配合余杭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而进行的,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余杭博物馆联合对余杭经济开发区进行考古勘探。今年9月10日,考古调查队进场后,在余杭经济开发区小林村一带发现了灯笼山遗址,目前初步发掘4座墓葬,清理面积约1000平方米,构成相对独立的良渚文化聚落。
考古队员在清理3号墓时发现了玉璜等器物。记者在考古发掘现场看到,玉璜置于墓主人颈部,玉镯戴在左手,陶纺轮放置在小腿部,陶鼎、陶盘、陶罐安置在脚侧。考古队员在清理3号墓南端的陶盆时,还发现陶盆下“藏着”一件晶莹剔透、泛着温润光泽的玉玦。
据介绍,玉玦、玉镯、玉璜都是装饰品,古人一般将玉玦佩戴在耳部,将玉璜悬挂于胸前。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丁品说,从3号墓出土的器物分析,这是一个良渚文化中期中等级别、规模的墓地,距今约4500多年。
丁品认为,临平山北部、西部地区曾先后发现一系列良渚文化遗址,是与良渚文化中心遗址群同时期的重要聚落。灯笼山遗址的发现,为研究良渚时期临平山北部的聚落分布、文化面貌、规格等级等提供了新的重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