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狂贬成就了购物天堂
■债多不愁大讨论谁是元凶
一向很少引人关注的北欧国家冰岛,最近一段时间因为传出国家“濒临破产”的消息突然成了世界舆论的焦点。这个几乎“一夜致贫”、濒临“破产”的国家现在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市场:从“物价最高”到“购物天堂”
两年前,当时冰岛克朗与人民币的汇率大约为8∶1,那时的冰岛给人留下世界上“物价最高国家”的印象。例如从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机场乘出租车到市中心,车费大概要1000元人民币;在街头便利店买一杯可乐、一个汉堡,差不多合200元人民币。
现在的冰岛已经成为“购物天堂”。目前冰岛克朗与人民币的汇率接近15∶1,各种商品的价格虽然有一定上涨,可相对货币贬值来讲,涨幅却不是很大,甚至很多货品堪称“全球最低价”。例如在机场免税店购买国际大品牌的化妆品等,价格只相当于欧洲其他国家同样产品的60%,一些平时少人问津的奢侈品,最近竟然到了脱销的程度。
百姓:对“破产”一说“不以为然”
媒体热炒冰岛“破产”,报道几乎可以用“铺天盖地”来形容,冰岛最大的报纸《晨报》,已经大约有连续20多天头版都是相同的内容,就是国家正面临严重危机,甚至濒临“破产”。可大多数冰岛百姓对此已经不以为然了。
冰岛旅店老板阿特拉松说,最早传出冰岛面临严重金融危机消息时,很多人确实很紧张,但或许是媒体报道得太多了,使人们开始变得麻木。
阿特拉松说,冰岛由于实行高福利政策,所以很多人并没有存钱防老的习惯,银行存款占个人全部资产的比例并不多;此外,冰岛人投在股票、期货等金融市场上的钱也多是闲钱,损失虽然令人心痛,但还不至于严重到影响生活的程度,反而是因为冰岛克朗贬值的缘故,最近到冰岛购物的外国人更多了,还相应促进了当地的旅游业和商业发展。
对于未来,阿特拉松还表现得比较乐观,他说,金融市场有跌就有涨,没有什么会只变坏、不变好的,更何况冰岛只有30万人口,相当于很多国家的一个小城市,所谓“船小好调头”,摆脱危机也会比较快的。
冰岛百姓的生活态度乐观,探究其中原因,就不得不说到冰岛的福利制度,在此次金融危机面前,这套制度堪称国家的“稳定器”。
只有30万人口的冰岛,福利几乎到了无所不包的程度:医疗费用几乎全免;上学不用掏钱,直到大学都是如此;孩子多不必紧张,对每个不满18岁的孩子冰岛都会发放足够的生活补贴;失业后的福利金与上班时所赚工资相差不大;病假、产假期间不仅几乎全额领取工资,即使公司裁员,对这部分休病假、产假的人也有“豁免”。
当然,冰岛多年积累的巨额福利金受这次冰岛克朗贬值影响还是有所缩水,但作为老百姓的“救命钱”,它有一整套复杂、完善的手段最大限度地使福利金保值,冰岛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继续维持现有福利水平并没有什么问题。
“缉凶”:一个都不能少
冰岛当地一家晚报推出一个题为《抓凶手》的栏目,邀请冰岛和外国经济学者,还有普通百姓共同讨论,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该国在这场金融风暴面前如此不堪一击。
人们最先想到的便是由美国发端的“次贷危机”,可冰岛人还没等批评美国不负责任,却发现自身的“次贷”问题其实比美国更严重。
阿特拉松说,他两年前用贷款买了雷克雅未克市郊一栋别墅,当时贷款额大约合50万欧元左右,而银行还以一套“冰岛经济全球最佳,货币还会升值”等说辞,劝说他将贷款与外汇挂钩,可没想到,冰岛克朗不升反跌,现在阿特拉松的房贷连本带利已经欠银行合90多万欧元,月供涨了2倍多,以致他们目前不得不考虑放弃还贷。事实上,多数冰岛人都有着与阿特拉松类似的问题。有资料显示,在此次危机之前,冰岛家庭平均承担的债务就达到了可支配收入的213%,这比美国140%的比例还高出一大截。
可进一步分析,冰岛人口不过30万人,即使人人欠债,也不至于把国家拖累到“破产”的程度。所以随着讨论的深入,第二个“凶手”又被揪了出来,即冰岛过度扩张的银行业,这也是被经济学者普遍认同的造成冰岛严重金融危机最主要的原因。
多少世纪以来,渔业都是冰岛经济的主要支柱,但出海打鱼毕竟是个苦差事,所以大约10年前,冰岛确立了“快速发展金融业”的方针。于是,冰岛各家银行先是从全球各地大量借款,随后摇身一变,自己又当上放贷者,在几乎没有监管的情况下到处投资。2007年,瑞典一个金融学家曾发出警告说,冰岛银行的投资太多、项目太滥,再发展下去很可能使金融体系崩溃,可冰岛因为依靠银行业的发展,2005年曾创造出7%这个其他发达国家想都不敢想的经济增长率,所以并没有听进去邻居的逆耳忠言,终于资不抵债,成了“破产”国家。
当然,还有些冰岛百姓认为造成国家“破产”的“凶手”是坐视不理、还落井下石的冰岛邻国;也有人指责政府才是“元凶”,虽然他们把银行收归国有,没有使情况变得更糟,但最早的祸根其实也是他们埋下的,当初正是政府对金融业的纵容才导致今天的恶果。 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