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莺 本报通讯员 杜正钢 周玉群
本报讯 “咚咚锵!咚咚锵!”昨天中午,杭钢南苑社区的绿地边响起了热闹的秧歌,住在小区43幢的谷震远急忙从自家搬了两张凳子,一路上敲着邻居的门,一起去参加43幢的“邻居节”。
在小区的凉亭边上,热心的楼道长潘桃轩阿姨和几位热心的邻居,早就从幼儿园借来了三张长桌子,摆好了瓜子和水果,泡好了茶叶,用茶话会的形式让楼道里的邻居们,一起听杭钢医院邢医生的健康讲座,一边聊天喝茶增进感情。
扭秧歌的锣鼓声像集结号一样响起来,43幢的邻居们就马上下楼集合,这个聚会还吸引了不少其他楼道的居民,凳子很快坐满了人,一楼的住户主动搬出了自家的凳子,还有没地方坐的人就找了绿地上的石头,几个人挤挤坐。
从2003年开始,43幢的楼道每年都会有两次以上的聚会,每次聚会3个单元的36户人家几乎都有30多位代表出席,楼道内的凝聚力可见一斑。
而让43幢的邻居们更骄傲的是,自己的楼道里有个“爱心公益金”,每年每户人家交10元钱作为“爱心基金”,如果楼道里有人生病住院了,楼道组长就组织代表带着用“爱心基金”购买的慰问品去探望病人。
5年以来,爱心基金出动了19次。
“虽然东西不多,就是几个苹果,一串香蕉,但当时一个楼道来的邻居把我住的病房都塞满了,真让我有了远亲不如近邻的感觉。”住在二单元的王阿姨在前几年生了病,去看她的邻居有13户人家的代表,都站到了病房门外,这事情一直让她铭记在心。
说起自己的好邻居,居民们都有说不完的事情,一单元的房阿姨,因为车祸失去了女儿,是对门的陈玲利经常和和她聊天,开导他,帮她走出心理阴影。下雨了,大家都会呼唤左邻右舍收衣服;马桶坏了、电灯不亮了,只要写在楼道的小黑板上,都有邻居来帮忙。
在潘阿姨自己制作的一本居民档案里面,详细地收录了36户人家的情况,姓名、电话、亲属情况还有个人特长。而邻居的长处也能在生活中得到体现,二单元的陈震儿会唱戏,每次聚会都是台柱子,他风趣地说:“如果不是邻居们聚会的氛围这么好,我也不会有这么多出场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