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梅帅元,本来是玩文字的编剧,那种伏案疾书,安静又有点清高的文化人。昨天他在中国演出娱乐博览会暨中国旅游演出高峰论坛出现,已俨然一创作销售大型演出的商人,“《印象·刘三姐》去年门票收入1.8亿元,我做的井冈山演出,你们现在不知道,可能我说完你们就会去看。”这典型的商人口气,和电视购物主持人如出一辙。
中国演出娱乐博览会暨中国旅游演出高峰论坛是西博会项目之一,19日至20日在杭州举行,出席者包括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各地演出机构代表等。梅帅元应邀在会上发言,尽管以一袭黑色中装低调亮相,神态间的意气风发还是难以掩饰。
在旅游演出行业,梅帅元有足够资本意气风发——2003年他携手张艺谋制作中国第一部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2006年他和谭盾制作了音乐大典《禅宗·少林》,接下来在张家界等地还有他策划制作的大型演出亮相。
“《印象·刘三姐》去年门票收入1.8亿元,当初投资只花了几千万,今年想介入资本市场,第一次资产评估就达5个亿。票房才能证明你成功。”
经过四五年筹备,《印象·刘三姐》诞生,如何把它卖出去,需要高明的商业手段。文化产品的销售,却不像产品本身美丽温馨,房地产公司经常使用的“饥饿营销”,梅帅元也搬用过。但最要紧还是制造和使用卖点,“大家可能知道,《印象·刘三姐》曾经有过一幕‘天浴’,有一个女演员全裸出演,看过的人都觉得美仑美奂,可后来被撤消了,全裸出演、穿紧身衣再到节目撤消,期间引起讨论无数、话题无数,当时票房脱销。”
“为什么很多演出会用农民,用本地人?因为成本低,成本越低利润越高。”“在利益分配上,不能太贪,要把利润空间分给中间商。” ……梅帅元抛出一条条经验,毫不忌讳“商业味”。与会另一位代表,港中旅集团副总经理许慕韩一再自嘲,怕会场做演出的文化人嫌经营人一身铜臭,显然是过虑了。文化本身有无限力量,这力量,在演出经营人来看就是重要的吸金力量。 本报记者 王玲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