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连兴
本报通讯员 王晓峰 程强
截至2007年底,我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698.52,占总人口的15%。其中,不少城市老人退休后,他们虽然不再为衣食住行而担忧,但他们因子女外出就学和工作等原因,过着独居的生活。据省有关部门调查,我省农村老人空巢率南高北低,南部的永嘉县空巢率高达55.93%,龙游县为52.51%,北部的吴兴区空巢率为10.47%。
那么,谁来安慰空巢老人那颗孤独寂寞的心?在养老方式多样化的今天,老人渴望过怎样的退休生活?昨天,记者走访了浙江省第一个退休生活社区:位于杭州金家岭的金色年华。这里的老人生活蛮有滋味。
种菜锻炼
老人过“农家乐”
昨天下午,见到陈老伯的时候,他正在半山腰陪老伴种菜。好多老人都在那里过农家生活,有的在开地,有的在锄草,还有的在除虫。钢筋水泥的现代化社区,老人还可以种蔬菜。
陈老伯告诉记者,以前,他在杭钢工作,退休后,自己和老伴两个人,一直过得比较孤单,子女都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生活圈子。所以,在征得子女的同意后,两老卖掉了自己住的房子,来到这里买了50年期的服务模式,和其他老人一起享受晚年生活。
“这里环境好,空气比城市里好多了。这里有两个八旬老人,在城里每天要吸氧,来这里后,就不用吸了。这里的空气很纯净,很新鲜。”陈老伯一边忙活,一边说道。
“我卖房子得到了95万,在这里花了40万左右买了中套50年期的服务模式。我仔细算过了,我现在73岁了,50年的话,连我子女的养老问题也解决了。”
两代人同住老年社区
孙阿姨和她的丈夫陈先生都是退休教师,已经在金色年华退休生活社区生活了3个多月。他们虽然有一子一女,大女儿在美国成家立业,很难得回来一趟。小儿子平时也忙于工作,每天回家也就睡个觉,实际上,老人一直过着独居生活。
孙阿姨以前住在杭州采荷社区,自从他们在3年前得知有金色年华即将建设时,就开始盘算自己的晚年生活。今年上半年,他们的小儿子打算结婚,两老一合计,索性把老房子让给儿子作婚房,自己直接搬到金色年华居住,享受属于两人的退休生活。
孙阿姨88岁的母亲,常到大女儿住的老人社区走走。一来二去,她也喜欢上了这里的环境。正巧园区里在搞“试住体验活动”,老太太很积极地报了名。经过几天的试住,老人打定主意要住过来。现在,她与大女儿相邻而居。
“这里的环境非常不错,空气清新。在这边比较自由,饭不用自己烧,平时有空,我和他们一起去种种菜。回来就带着我妈妈走走逛逛,大家都是老年人,说话有共同语言,生活有相同习惯,而且人多热闹。”孙阿姨边说边走,健身房里,老伙伴们还在等着她一起跳集体舞呢。
到老人社区生活
子女后顾无忧
作为金色年华最忠实的住户之一,王老夫妇是绝对的粉丝,从项目立项之初,两老早早就把原来的房子卖掉,在开园的第一天就入住了金色年华,成为第一个享受金色年华的老年家庭。
对于金色年华的老年生活,老人不仅喜欢这里的环境和园区,更信赖这里的工作人员,对于熟络的工作人员,两老更是把他们当作一家人来看,经常会询问一些生活上的问题,参考其意见。按照王老伯的话就是:“既然都把这里当家了,那这里的所有人就是亲人喽。”
让老人晚年
物质、精神都愉悦
昨天,金色年华——杭州金家岭退休生活社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这个社区,是由浙江省马寅初人口福利基金会立项、浙江银发事业发展中心建设并经营的,是浙江省第一个专门为老人准备的规模社区。
“现在的老年人,物质生活已经不缺了,最需要的就是精神生活,老人害怕的就是孤独。可在家里,子女因为工作等原因,陪伴老人的时间越来越少了。”负责社区建设和经营的银发中心副主任汤平平与记者谈起养老问题深有感触。
入住退休生活社区要求还挺严格,要住居家服务式公寓,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年龄必须符合我国的法定退休年龄,不是老人,就不要想住进去;同时,要求老人身体健康、生活能够自理,没有传染病、精神疾病或者不适合集体生活的其他疾病;另外,就是需要提供有效的“指定责任人”(即监护人),只限本地直系亲属。当然,如果是需要护理的老人,也可以入住护理式公寓,享受专业的护理与照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