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8版:新闻人物
3  4  
PDF 版
· 荣智健:大意失荆州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0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荣智健:大意失荆州
  在本月20日之前,中信泰富主席荣智健一直是外界公认的一名出色商人。在今年《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中,荣智健继续入围,名列第368位;在《2008胡润强势榜》中列首位,这已经是他连续第六年高居此榜首。

  这一切或许将随着中信泰富的炒汇巨亏而改变。

  中信泰富是中信集团旗下香港6家子公司之一。10月20日,一纸公告让这家公司背后的累汇期权黑洞曝光。该公司购买的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导致公司亏损150亿港元以上。巨亏消息爆出后,两日内中信泰富股价暴跌七成,市值损失超过210亿港元。20日在出席记者招待会上,荣智健公开致歉,表示事前自己并不知情,是公司两名财务高层,为对冲澳大利亚铁矿石项目的货币风险,在未获主席批准下所为。

  在身价缩水的同时,荣智健也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问责风暴。外界对于中信泰富信息披露的质疑声,及市场投资者认为他应成为巨亏最终担责者的呼吁声愈演愈烈。

  商业奇才出身世家

  荣智健自出掌中信泰富以来,一直是关注焦点,原因之一无疑是他的出身背景。

  荣智健是荣毅仁唯一的儿子,1942年出生于上海。在中国,没有哪个家族像荣家这样荣耀集身。1949年,作为当时上海最知名的几个资本世家之一,荣家享受了国家对待资本的最高荣耀。荣氏家族可以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上唯一一个建立起跨世纪商业王朝的家族。荣智健的父亲荣毅仁在1993年当选为中国国家副主席,并且很长一段时间,居于中国纺织部部长之要位。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使若干年后荣智健多次靠自己的智慧拥有了大量的财富,他的这种来自世家的背景始终和他形影不离。

  翻开荣智健的创业史,从1978年的100余万港币起步到1998年以80亿港币个人身价荣登香港第八财阀,再到2002年以 8.5亿美元荣登《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一位,以及后来连续6年高居胡润强势榜榜首的创富故事,荣智健称得上是一个商业奇才。这固然与其家族背景有关,但荣智健的成功更得益于他精明的商业技巧和善于用人的管理模式。

  1978年,36岁的荣智健只身到香港,获得父亲留在香港的股本金100余万元港币,与堂兄弟创办爱卡电子公司。最初,爱卡电子主要生产一些电容器、电子表和电子玩具,依靠荣智健多年对内地市场的熟悉和拥有的关系,爱卡生产的这些产品主要销往内地且销路甚好。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荣智健判断电子产品的未来市场容量和利润均比较小,决定转向。爱卡开始生产集成电路等并寻求美国市场。

  这一转向获得成功,爱卡的名声越来越大,甚至在欧美的同类生产厂家中都小有名气。但在局面非常好的情况下,荣智健又作出惊人决定。他认为香港市场本身的资源无法支撑电子产业,1982年,他决定出卖爱卡,美国一公司以1200万美元的高价成交,荣智健得750万美元。四年时间, 100万港币变成750万美元,荣智健在商业圈一举成名。

  荣智健是一个市场嗅觉敏感的商人。卖掉爱卡后,他到了美国,“嗅”出电脑辅助设备产品将有广阔市场,他投资120万美元与友合办加州自动设计公司,订单纷纷而至,后与美国一家公司合并上市,股价迅速翻倍。1984年年底,荣智健出售了自己在该公司的全部股份,作为原始股1美元每股的价值在出售时已升值到40美元每股,也就是说经过2年的时间,荣智健投入的资本竟增值40倍。120万美元成为 4800万美元,商业奇迹再度上演。

  前后用了不到7年时间,以100万港币起家的荣智健就完成了财富的原始积累。

  系列收购大手笔

  而真正让荣智健获得巨大声誉和完成暴富的是他成为中信总经理期间的一系列收购。

  中信全称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1979年,荣毅仁向中央建议成立一家国际投资信托公司,主要作用是“从国外吸收资金,引进先进技术,为四个现代化服务……集中吸收国外投资,按照国家计划、投资人意愿,投入国家建设”,当年10月,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立,荣毅仁担任董事长。1985年,荣毅仁决定投资香港,为了便于在香港开展业务,香港中信公司正式成立。

  1986年年初,荣智健出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这是其事业的一个重大转折,正是在香港中信的平台上,荣智健显现了其出色的商业才能。

  荣智健在香港中信的第一次成功投资是收购国泰航空。1987年香港进入了物流业低潮期,荣智健把目光投向了盈利丰厚的老牌英资企业国泰航空。荣智健认为香港要稳定繁荣,离不开航空业,因在香港要运输货品,除了办船就是飞机。但荣智健的收购计划并没有打动当时的董事局,无奈荣智健飞往北京,把准备了6个月的收购报告提交给父亲,得到了荣毅仁的认同。

  1987年,加入中信仅一年的荣智健完成了第一次大型收购,香港航空业的持续繁荣也证明了他判断的正确性。这次收购成功也奠定了荣智健在香港中信的位置,而后的不断收购在壮大中信实力的同时也进一步稳固了荣智健在香港中信的地位。到1990年,香港中信已经拥有国泰航空、香港电讯、港龙航空、香港东区海底隧道、澳门电讯等的部分股权。这些资产加在一起,香港中信的总资产已经接近200亿港币。

  不断的收购让香港中信实力大增,但多次收购而产生的借贷压力也越来越大。1990年之后,荣智健开始考虑缓解债务压力,实现中信稳健发展的办法。让中信上市成为了荣智健的第一选择,他想到了借壳上市的办法。在股市多次寻找、权衡,荣智健相中了泰富发展这只壳,最终成功。1991年泰富正式改名为中信泰富,荣智健任董事长。

  如果说成立中信泰富只是初试牛刀,随后不久的“大昌行收购战”则成为香港轰动一时的佳话,也由此奠定了荣智健的商界奇才地位。

  当年大昌行是香港著名的一个贸易企业,涉及拆船、航运、汽车销售等多项业务,是东南亚及香港市场最重要的华商贸易行之一,其控股公司为恒昌企业。

  恒昌当时资产值高达83亿港元。在1991年,恒昌的创办股东何善衡由于年迈,欲出售恒昌。于是由恒生银行首任主席林炳炎家族牵头,与郑裕彤的周大福企业及现时北海集团主席徐展堂,合共以约56亿港元向何善衡提出收购恒昌。

  而荣智健看准当时恒昌旗下的大昌行的实力不俗,暗中联合李嘉诚及当时的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共同商议,在成功游说郑裕彤之后,又联同百富勤组成财团,中途狙击林炳炎,最终以约60亿港元成功收购恒昌。随后,荣智健再斥资30亿港元向其他股东全面收购了恒昌,从此把大昌贸易行纳入旗下。

  此后的荣智健完全成为了香港呼风唤雨的新财阀。

  公司巨亏遭问责

  在这次投资失误曝光之前,荣智健一直以善于用人而闻名于商界,业内人士称,荣智健向来用人唯才,对重臣往往大洒金钱,其旗下的多员猛将都是香港“打工皇帝”。善用人才使得荣智健可以腾出手来进行其他活动,据了解,荣智健热爱赛马,是香港赛马会名誉董事,曾饲有多匹名驹。但荣智健不会想到中信泰富这次会面临如此之打击。

  是一款以澳元累计目标的杠杆外汇合约害了中信泰富,这种合约赌的是澳元兑美元汇率高于0.87时,公司可以较低价格购买澳元,但当高于这个点时,公司需要以2倍金额接收澳元。根据公告,中信泰富购买的澳元共90亿,每月都要买,直到2010年。由于金融风暴的袭击,澳元大副跳水,目前已跌至0.66美元,中信泰富亏损巨大。

  据荣智健在记者会上的声明,此次巨额投资完全是因为财务董事的越权行为所造成,财务董事张立宪没有遵守公司对冲风险的政策,进行交易前又未获得主席批准。这也就说,作为主席的荣智健在事前并不知情,对此他公开表示自己的歉意。对此,外界提出质疑并认为荣智健要承担最终责任。

  不管是否知情,如果澳元继续下滑,合约尚未结束的中信泰富的亏损黑洞还将继续扩大,那么荣智健面临的经济困境将更加艰难。

  ■本版据《第一财经日报》、《经济观察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新闻人物 C0008 荣智健:大意失荆州 2008-10-27 钱江晚报c00082008-10-2700015;48257178002CE174482574EE00018397[A1-李玲玲≈B1-高建定];钱江晚报c00082008-10-2700018;钱江晚报c00082008-10-2700017;钱江晚报c00082008-10-270001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