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认识我的么?偶现在初二,小学在杭州远东外国语学校读的,好像在2(B)班,后来就转走啦……”“还有人认识我吗?我是蔡城,远东留下了我最美好的回忆……”
这几天,百度贴吧上出现了一个个这样的帖子,远东一群失去母校的学生,在网上寻找着当年的同学和老师,寻找共同的少年家园。记者联系到了他们中的一些人。他们的亲身经历,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远东曾经的辉煌和没落。
学生曾有美好回忆
“寄宿制管理、双语教学、小班上课、艺术人文特长培养”,1993年5月杭州远东外国语学校挂牌后,学校提出的这些新鲜词汇,吸引了众多的孩子和家长,远东很快成为当时杭州有名的“私立”学校。最初,远东也给许多学生留下美好的记忆。
“那时候远东的名气很大,亲戚朋友听说我在杭州远东外国语学校上学,都很羡慕。”蔡城是当年远东的一名学生,小学三年级到初一都在远东度过,现在老家丽水读高二。
“不管别人怎么说远东,我还是怀念它的。”蔡城说,远东给了他很多展示的舞台。他的成绩经常拿第一,最难忘的是2004年五一前夕,学校组织的艺术团,代表中国去土耳其参加国际儿童艺术节,获得最高奖——特等成功奖,他就是20多人组成的艺术团成员之一,直到现在,他还和土耳其当地的学生保持着联系。
小石(化名)1997年到2003年在远东读完了小学后就转学了,现在杭州某中学读高三。
“远东比较注重艺术方面的才能,学校经常有文艺表演,经常有电影看,兴趣课更是一大堆,古筝,电脑,音乐,绘画,等等,每天都上。”这一点在小石眼里,是远东和其他学校的最大区别之一。
5年前开始招生不足
刘利(化名)是1999年到2005年期间在远东任教的老师,她对记者说:“2001年以前远东还在老校区时候,情况一直都比较好,学校的管理、教学水平都不差,我那年的学生,就有好几个考进杭外。”
“2001年学校搬进新校区后,学校发展特别快,学生最多的时候,小学有20多个班,中学部每个年级有3到4个班级,还有幼儿园。”
但是情况很快发生了变化。刘利说,2003年后,学校就已经明显感觉到招生不足,先是班级数减少了,尤其是中学部特别明显,而很多本校初中毕业的学生,由于要回本地高考,初中毕业后也都转学了。
曾经在远东任教4年、最后在2006年底离开学校的教师非非(化名)告诉记者说,从2003年开始,的确学生人数每年在下降,他教过的初二从原先的3个班,到初三时只有1个班了。
学校招生感到了空前压力。2004年,学校把招生的触角伸到省外,和当时杭州另一所民办学
校一同到上海设点招生,引得上海媒体惊呼“首批浙江民办学校上海掘金”,但是招生效果却不如想象的那样好,学校并没有掘到“金子”。
对于主要依赖学费运转的民办学校来说,招生的不足已经直接影响学校生计。非非老师告诉记者,他在学校的最后一个学期,学校开始拖欠教师工资,隔月发工资是常事,教师队伍出现不稳。
高年级学生玩“逃学”
“2000年以后,浙江民办学校纷纷成立,生源被瓜分了。而那几年远东却扩张太快,办学成本大大增加,资金困难导致了各种危机,这种危机很快体现在了学校整体风气上。”
非非老师说,由于教师流动频繁,管理不像以前那么紧了,加上2003年以后为了招足学生,条件放宽,导致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等等原因,在校生尤其是中学段,开始出现明显的自由散漫的情况。
蔡城对此也深有感受。2004年从小学进入中学部后,蔡城发现学习气氛全变了,教师不停地换,他上初一那年,班主任就换了两位。后来,很多学生转学走了,蔡城初一上学期读完后,年级两个班并成了一个班,等到他初一下半学期读完,全年级就只有10来个人了。蔡城读完初一后转到了萧山回澜中学。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就在远东风雨飘摇的时候,2006年12月,4名家长联合向学校索退学费,他们是来自温州的郑先生(化名)以及杭州的程女士、李女士、戚女士,他们称学校不仅拖欠他们的学费退款,而且还耽误孩子的学业。杭城的媒体给予批评曝光,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采访中,有学校的管理人员说出了实情:原来远东学校的运作很大程度上依靠银行贷款,但由于贷款没有到位,导致学校资金困难。
期间,有关教育部门也接到了类似的投诉,很快对远东学校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研。2007年学校放暑假时,很多去学校接孩子的家长就被告知:远东下学期开始不开学了。
经过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出面,妥善安排好了在校生的分流读书,教师也作了妥善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