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咋这么难
10月20日A5《心情可以理解长号就别吹了吧》
按理说,城市化推进已经数十年,别说城市居民简朴丧葬的意识已经蔚然成风,就是一些农村都已经移风易俗,简化丧葬过程。可是,总有那么些不协调的声音出来。我们在一些城郊结合部还可以看见丧事大操大办、吹吹打打的情形,惹得周围居民无法安睡休息。现在,位处市中心的光复路也出现吹打办丧事的情形,可见一些人封建思想的残留还是很顽固,可谓根深蒂固。
据我了解,杭州的城郊结合部的农村和社区,为了鼓励村民(居民)移风易俗办丧事,特地出台了2000-3000元不等的奖励措施,就是要鼓励大家丧事从简,抛却过去的封建风俗。
从此事来看,我们的社区工作仍任务艰巨,让百姓移风易俗办丧事,提倡社会主义简约办丧事的宣传劝导工作还需要大力加强。
网友 刘爱华
整治还需“撒手锏”
10月21日A2版《求情·逃跑·耍无赖》
都说骑行者和行人交通违法难管,可管得好的城市也有。
问题的关键是管理是否有“撒手锏”。
参照管理好的城市,首先,就是加大对骑行者和行人的处罚力度,目前的20-50元还不足以警醒这些交通违法者,不妨加大到100-200元,罚得心痛。
其次,要采取必要的约束手段。对骑行者和行人的交通违法行为用摄像取证,针对无理取闹者和不接受处罚者,可以由派出所给予一定约束,并将此行为记录在诚信档案中,有必要时,可以通知单位或者人才市场,以此强化管理。当然,前提是要将此约束措施也列入地方性法规中。
网友 吴群
别干损人不利己的傻事
10月22日A2版《划车大伯,监控拍下你了》
停靠在小区的轿车招谁惹谁了?可偏偏就有人跟它过不去,把它搞得“遍体鳞伤”,大有“置之死地而后快”的意味。很显然,这是一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
生活当中,我们所看到的“损人”行为多数都是“利己”,尽管此行为被社会道德及法律所不容,但在经济学原理上至少还讲得通。而破坏公物及私人财产之类“损人不利己”的行为,无论从经济学的角度还是道德标准来衡量,都是极其愚蠢,不可理喻的。它暴露了社会上潜行的一种阴暗心理,通俗地说就是:我得不到,你也别想得到。从某种意义上说,“损人不利己”要比“损人利己”更可憎,也更可怕。对此行为,司法部门必须依照法律从重处罚才行。
网友 程绍德
记住生命是第一重要的
10月24日A8《出租房失火 房东丧生》
我们知道,遇到火灾一定要保持镇静,在任何时候保全生命是最重要的。有了生命,失去的还会挣回来,毕竟生命是最值钱的,可有人还是留恋那点财物,火灾大了还冲进去抢点东西,结果最后丢了性命,真的是让人扼腕长叹。记得很多有关报道火灾死亡人数都是因为没有正确的救助措施而失去生命的,有的人明明已离开危险区可想到还有重要钱物,想想冲进去没问题的,结果出不来了。所以说一旦出现火灾,状况随时会出现变化的,不是专业人员或消防人员千万不能再进入危险区,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要珍惜自己的生命。此外,人们应该多学习消防知识,以便遇到突发问题能冷静面对,将损失程度降到最低。网友 wenqin
厕所也是城市窗口
10月24日A7版《钱江新城餐厅厕所不够》
说句实话,对于我们经常出差、出门的人来说,来到一座新的陌生城市,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解决“内急”的厕所标示和方位,有时候为了“方便”,就是找不到厕所,这说明该城市的便民措施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形成了鲜明的矛盾,真是急死人,城市的形象在游客的心目就会大打折扣。为此,常出差的人为了行“方便”,在“内急”时,首先找超市、医院、宾馆等,其次就是冒充办事人员到各大机关单位进行解决。其实,厕所也是一个城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同时也是一个便民的民生工程,小细节见证大服务,莫让如厕难事件成为城市窗口抹不去的阴影,从而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形象。网友 吴献坤
籍贯填法应该改革
10月25日A4《儿子籍贯随父 妈妈不高兴了》
个人籍贯确实是一个人的“根”,可并没有规定说一定要随父亲的呀。既然孩子的出生户口和姓都可以随母亲,那为什么这籍贯就不能随母亲的呢?这一规定是否有些牵强呢?让人有些不明白,或者感到有些遗憾。
记得前不久各地派出所已经取消了“户籍证明”这一项目和收费,这说明户籍方面很多东西都是可以改革的,那这籍贯习惯是否也应该改革改革,还市民一个个性化的服务,满足不同人的差异服务,不是更好吗?
网友 小花猪
未收到稿费网友请网上留言
整理 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