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浙江企业勇于闯关的精神让他们在军工行业又抢先了一步,但实际上,这条道路并不简单,甚至可以说曲折迂回。叶其是“中间人”,这几年来,民企进入军工行业的困难他最清楚。除了准入制的层层关卡,最关键的还是民营企业做生意的惯性思维难以改变。
周末,叶其还在工作,上午他见了一位做快艇的老板,一见面,对方就拼命吹嘘:“我们的游艇有8米长,出口到美国、欧洲……”接着就爆出一连串的问题:“你那有多少合同?报价多少?一年能有多少订单?图纸能给我看一下么?”
对于在商言商的民营企业家来说,做生意确实就应该问这些。可叶其很无奈:军工项目都是有保密协议的,跟普通项目不同,即使双方达成意向了,还要签署各种保密协议、申请涉军资格,然后才能给图纸给订单。
“这些现在都不能告诉你。”听到叶其这样的答复,对方显然不高兴了:这不是骗人么?什么都没有怎么做生意?
拿出厚厚一叠已经积了一层灰的文件,叶其苦笑着说:“这些就是2006年签署的意向书,涉及178家企业,数量算多了,但最后都不了了之,因为要办许可证等原因,时间拖得太长,很多民企耗不起。”
最近,来找叶其的浙江民营企业依然很多,可愿意留下来谈一次、两次、三次的,却仍然很少。“非公36条颁布至今3年多,尽管现在在体制、经济模式、资产等方面几乎都没有限制了,民营企业却总是欲尝又止。”叶其说。“军工行业是准入制的,门槛标准都是政府设置的,现在不少企业所谓涉军,也只是提供一些简单的零件设备,其实并没有真正进入军工领域。”确实,“准入制”让不少民营企业只敢隔海相望,而不敢勇往挺进,据了解,从前期接触、项目洽谈、签订保密协议、军方培训、各类许可证申办……一系列过程下来,真正能拿到军工订单,可能已经一年以后了。如果中途遇到点什么情况,还可能半途而废。“经过30年的发展,浙江民营企业都有了一定的积累,走的路线也趋向保守。”
经过3年的摸索,烧了3年的钱,叶其找到了一条合适的赢利模式,前期就帮企业拿项目,等订单到手再利益分成,因此直到现在,叶其的公司才开始有进账。
不过,“如果一旦迈入这个门槛,就能豁然开朗。路是人走出来的,经过这几年前人探路,相信会越走越宽。”叶其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