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北方的沙尘暴有没有入侵我们的教育?我们离教育理想国差距有多远?我们如何能做绿化的使者,留给下一代一个桃红杏黄的春天?……这一个个问号都和“教育生态”有关。昨天,第六届中国杭州国际教育创新大会开幕,上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下至普通老师,都不约而同说到了“教育生态学”,听得我一愣一愣的。
教育环境在沙化
与会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伊莱亚斯提到了教育环境的严峻,他说,我们发现这个世界贫富差距在拉大,人们过多地在强调经济增长,但自然环境在恶化,知识的鸿沟在扩大……难道这些和教育没有关系么?教育应该将更多的社会因素纳入进来,应该更多关注到人口、财富、犯罪、贫困等各种领域,而不是简单的传播知识。
创新不是喊口号
教育环境的不好更加凸现出了教育的重要性,昨天,中国工程院院士,原教育部副部长韦钰激动地说,我们对未来有什么可以留下的呢?财富?一个经济危机就缩水了;资源?只会越来越少!只有好的教育,才能让下一代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生存下去。
正因为越来越多元化的社会发展形态,我们的教育显得单薄了。韦钰说,我们总是认为说教能解决问题,殊不知孩子接受说教和释放情感根本是同一个大脑两个完全不同的记忆体在负责的,这能有效果吗?
明年评选教育创新奖
开幕式上,杭州下城区政府特别聘请韦钰、陶西平等4位教育专家出任该区的教育顾问,为区域教育宏观决策把脉诊断。另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年起将评选教育创新奖,以表彰在教育创新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及对社会发展有重要贡献的个人。
本报通讯员 刘粉莉
本报记者 朱杨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