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的一位老教师,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当地有一大批绍兴来的“抗战孤儿”。六七十年前,这批孤儿为避祸,被家人送到相对安全的东阳一带。如今,当时不满10岁的小孩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虽然早已定居下来,儿孙满堂,但是他们心里始终有一个愿望:能在有生之年找到自己在绍兴的亲人。
郭承豪被这些孤儿的心愿深深地感染着,接着,他在3年多的时间里,走访了东阳一带1600多个村子,骑坏了3辆电动车,终于为600多位老人找回了“身份”,其中20多人还顺利地找到了亲人。最近,他把自己手上的资料专程送到了绍兴市档案馆,希望能帮助他们找到亲人。
自编小册子
记录孤儿上千人
郭承豪是东阳巍山高中的高级教师,喜欢研究文史,他搜集了大量抗日战争时期的相关材料,其中包括被抱养到东阳的“孤儿”资料。3年前,作为乡土文史研究者,他参加了浙江省抗日战争的调研工作会议,觉得自己对这方面的调查还不够深入,于是他开始大面积地寻找来自浙江各地的“抗战孤儿”。
经过3年多的调查,郭承豪记录下来的孤儿已经有上千人,经过努力,他已经找到了其中684人的“身份”,包括名字和籍贯。他告诉记者,这些人中,有373人来自绍兴地区。“这300多位老人中,目前还健在的有100多人,他们几乎都很想念家乡。”
郭承豪说,当年被送到这里的孩子大多是10岁以下的,由于当时年纪太小,他们对于当年的记忆都比较模糊,很少有更详细的资料。郭承豪只能记下他们提供的一些东西,编成一本《战时难民在东阳》的册子,以便在寻找他们的亲人时有点线索。
在这本自编册子的最后一页,老郭写着这样两句诗:“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他说,鸟兽尚且依恋故土,何况是人呢,只希望自己能帮更多的老人找到亲人。
3年寻亲
骑坏3辆车穿破十几双鞋
从2006年开始,郭承豪几乎每个周末都会骑着电动车,带上地图,去走访村子。几年下来,他走访了东阳1600多个村。郭承豪告诉记者,当年的孩子如今都已经近80岁了,儿孙绕膝,但是他们心中总有着隐痛,很想在有生之年能找到自己在绍兴的亲人,哪怕能见一面,也就心满意足了。很多老人对他说起当年的事情时都只有模糊的记忆,但是经常说着说着就会老泪纵横,让他很不是滋味,于是郭承豪踏上了帮他们寻亲的艰辛道路。
虽然已经60岁了,但是郭老师还在教书,所以他利用自己的假日去办这件寻亲事。
3年里,为了这些素不相识的老人,他吃了不少苦。老郭说,自己也上了年纪,多少有些辛苦,有时候半路上车坏了,不得不推着车爬十几里的山路。有一次他去金华一个比较偏僻的村子,叫下娄村,结果路上遇到大雨,被淋得湿透,回来得了严重感冒,挂了一个星期盐水。老伴实在看不下去,就说一把年纪,还操心这些干嘛。他说这些事他能帮忙就帮一些,自己心里踏实。3年里,老郭骑坏了3辆电动车,磨破了十几双解放鞋。
帮684名孤儿
确定了身份
老郭说,这一路上有喜有悲。有一次,他在歌山镇遇到一位叫楼步陞的老人,找亲人也已经有几十年了,他经常写信给绍兴各地的村子,信封都写着“楼步陞亲戚收”,希望能遇到自己的亲人,但是这些信被一封封退了回来。老郭看了看他写的信,发现他把“柯桥”写错了,让他再试试,没想到他的亲人真的就在柯桥。找到亲人后楼大爷和他姐姐抱头痛哭。“这时候,我都觉得自己应该笑了,可是总是心情很沉重。”老郭说:“这是一条悲喜交集的路,虽然经常失望,但是我还是觉得很值得,每次想到这些老人家欣慰的表情,就觉得自己的付出有了回报。”
住在蔡宅下溪头的程志大,本是绍兴昌安门外洋港村人,原名张子康。老郭来到绍兴帮他找亲人,因为当年不少人都搬到了别的地方,所以找人成了一件很头疼的事情。在当地村委的帮助下,老郭终于帮他找到了一个堂兄,再找过去,发现他的大姐如今也还健在。这让程志大非常欣慰,到绍兴和大姐一家团聚的时候喜泪纵横。
老郭告诉记者,帮这些老人找亲人非常累,因为毕竟过去那么多年了,很多时候都要看运气。老郭已经把自己手上的一些资料放到绍兴档案馆,就是为了让这里也在寻找亲人的家庭能有些线索。
档案馆查阅室的工作人员表示,如果有市民需要查找的话可以直接去查阅室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