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航空航油套保到底亏了多少?这一谜团终于有了答案。
昨天晚上,东方航空发布公告,称截至2008年10月31日,公司的航油套期保值合约所测算的公允价值损失约为18.3亿元人民币,尚未发生任何实际现金损失。
东方航空并不是唯一一家身陷原油衍生品的航空公司。11月22日,国内航空巨头中国国航(601111)发布的公告显示,截至2008年10月31日,按照当时燃油价格以及套期保值合约测算出的合约公允价值损失约为31亿元。而在三季报中,这个数字是9.61亿元,这意味着,一个月之内其浮亏达到了惊人的21亿多元。
此前,中信泰富和深南电等中资公司也相继宣布在衍生产品交易中折戟的遭遇。国航、东方航空与对手“豪赌”的是国际油价。国航表示,与对方签订的燃油保值合约约定,在合同期间,双方有权以约定价格,按照事先确定的周期从对方买入/卖出一定数量燃油。其中,国航有权买入燃油的价格远高于对方有权卖出燃油的价格。
事实上,近年来,由于国际油价持续“高烧不退”,航空商们纷纷进入期油市场作对冲以应对高油价。今年7月,国际油价曾站上每桶147美元的历史最高位。但形势在下半年逆转,直至近日甚至跌破每桶50美元,油价急剧下跌了六成以上。这已令包括国泰航空在内的多家航空商在燃油对冲中出现巨亏。
而国航公告显示,其所持有的套期保值合约,恰恰订立于国际油价沸腾之时的今年7月间,期限最长至2011年。国航董事会授权的套期保值合约下的购入量为2008年度实际燃油采购量的50%±10%。外界据此判断,以国航今年的航空燃油采购量约320万吨计,其套保的规模上限是192万吨。而如果逾越此范围,则国航的套保带有投机意味。国航表示,“如国际油价于套期保值合约剩余期间继续保持低位,该公司可以通过节省现货采购成本,弥补合约损失。”
套保的“异化”也早已在国内其他企业身上蔓延。2004年后国内铜加工企业中流行的境内外“反套”交易行为,其实也是套保通道不通畅及境内外套保亏损后衍生出的投机性“套利”行为。
“在期货市场做套保,利润跟风险应该是同时锁定的,不会出现巨亏的情况,国航、东方航空出现巨亏,应该有投机头寸在做。”永安期货的一位分析师告诉记者,套期保值作为企业规避价格风险的重要手段,其评价标准不应是期货头寸是否盈利,而应以是否实现了规避风险为目的。 孙嘉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