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经济寒冬”带来的“寒气”也或多或少袭击了中国书业。在浙江,图书销售增幅减缓,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5.4%;在全国,不少出版社、民营书商纷纷开始压缩图书特别是原创小说的选题。
经常逛书店的读者一定会觉察到,金融风暴后,杭州各大新华书店卖场显得有点冷清。“周一至周五,杭州各大新华书店卖场的人流量有所减少,因此,书店中一下就显得有些冷冷清清。”省新华书店有限公司有关人员说。
与工业企业相比,书业不算受金融风暴冲击严重的行业,但是经济寒冬的“寒气”或多或少地“侵袭”了读者,“刮”了他们的钱袋,就影响了图书销售。省新华书店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立伟在接受采访时说,金融风暴、股市和楼市的泡沫以及CPI的增长,使中产阶层和普通百姓在这样一个“经济寒冬”里也开始捂紧了口袋,最终产生了“捂袋惜购”的现象。“今年1至10月份,全省新华书店增量比去年同期减少5.4%。”
读者购书少了,出版社和民营书商的日子也不好过。据开卷公司最近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全国图书市场上,“受寒”最严重的是青春文学,无论是码洋还是销售比例,都大幅下挫。
北方的一家知名出版社营销部的邓小姐透露,自从金融风暴后,他们出版社就开始压选题,尤其小说题材压缩得很厉害。“经济危机哪有钱买小说看?除非是名家经典。”邓小姐说,“大众越来越关注与自己息息相关的健康书、实用性强的书。”她透露,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压缩小说选题,导致这家出版社年底面临裁员的困境。
北京民营书商弘文馆程先生透露,他们这几个月的原创小说选题缩减了80%,很多已经签约的小说都没有按计划出版,而是转向生活类、财经类和引进图书的出版。因为据这家公司做的市场调查,目前原创小说的市场销售很不景气。“我们上个月出版的《新宋》、《家园》都是网络上好评如潮的小说。”程先生说,“但因为受经济不景气的影响,这两本小说的销量都远未达到我们预期的5至10万册,每本都只卖了一两万册。”
本报记者 陈 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