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经济不景气在我们每个人的脑海中,而我们讨论最多的时尚话题也经常归结到鞋子上。来看看我们的思维成果吧。
如果说经济不景气带来的好处,那应该就是给了我们称为“鞋价泡沫”(shoe price bubble)的致命一击。
持续的特卖带来了持续的降价,持续的降价可能会让商店重新定价,而不是仅仅考虑他们的高额利润,最后不得不加入让人窘迫的打折狂潮。为了得到更多的客人,商家会进行策略性地定价。如果这样,一双鞋的价格就可以回到几年前的400美元,而不是目前的1000美元。
又有谁会主动举手承认,是他们把商品的价格标高了?但目前现状是,他们(商家)可以这样做,而我们(消费者)并没有办法阻止他们(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不去买。译者注)。
来源博客Fashionisata,作者Natalie Hormilla
从此博客的跟帖数量来看,美国人对这个问题的探讨还是尤其热衷的,毕竟能让东西便宜起来对囊中羞涩,又希望可以买到以往同样品质商品的人们来说是最大的愿望。
看看美国人对此的评论:
●我特别喜欢讨价还价,我想从长期来看,降低定价对零售商和奢侈品公司而言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这将会影响品牌的质量。而且认为春季会降价的可能也未必靠得住,因为建议零售价在美元对欧元又一次下跌时已经制定好了。
●我认为你仅仅会发现奢侈品变少了(比如商店购买数量减少,而顾客的要求也少了),我了解到Barneys这样的商场已经受到打击,我上周六去了那儿发现一个人都没有。
●过去的一些年里,商品价格因通货膨胀翻倍上涨,所以做一场大的特卖除了让我们心里好过一点外,别无其他益处。我觉得某些品牌宁愿选择离开这个商业视线或者减低销售份额,也不会选择自降身份的吧。
●我认为这些奢侈品不会放弃他们的形象奔向折扣潮流的。我想,它们大概会认为某些尊贵的客人还是能够承受他们这样的价格,无论经济状况有多么糟糕。
●很多年前,平均花400美元可以买双靴子……现在,如果你在打折期间可以用这个价格买到就已经万幸了。越来越强的美元和越来越弱的经济下,为什么它们不会回到400美元?
【商家的决窍】
对大牌而言,直接降价确实有点碍于面子,但频繁用各种名义来推新系列,跨领域合作的方式成为降价最冠冕堂皇的理由。刚刚在全球火完一把的H&M从川久保玲身上尝到甜头后,马不停蹄地签下了英国设计师Matthew Williamson,开始下一轮客座设计师系列。最近不少知名设计师相当乐意加入这种合作方式,毕竟直接降价销售自己的品牌会带来长远的负面影响。
12月2日,美国华盛顿的Earnest Sewn店铺开始推出“不景气证明”系列,一个展示厅里将堆满价格低于50美元的各类商品,包括帽子、珠宝、手套等等各种知名配饰。在这儿,除了能享受到免费的快餐食品外,还能再打个6折。类似这样的活动在世界各地都在热闹地进行中。 曹婷婷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