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盛伟 文/摄
32岁的衢州水果商人俞建飞在仓库里处理着刚刚收购回来橘子,如今,他库存的橘子有20万斤之多。
他不是逢低价抄底囤积居奇,而是亏本购入:这些橘子是他以远高于如今市场行情的价钱从橘农那里收购的。而这单让他至少亏本5万元的生意,仅仅是为了几个月前对橘农的一个口头承诺。
现场拍板,商定口头价格
俞建飞是衢州市衢江区横路乡清水村的一个农民,橘子贩销的活他一干就是10年。 手里有了积蓄的他不甘心小打小闹地贩销,2005年底,牵头建立起了横路乡第一个瓜果专业合作社,经营范围是柑橘、西瓜的包装与销售。
这些年,衢州的橘子几乎每年大丰收,但可惜的是,橘农每年的收入不增反减,这让俞建飞感到很无奈:“我几乎跑遍了全国所有的橘子销售市场,对橘子的销售行情看得还是比较准的。销售不畅大都是农民在家里种地而不关心市场造成的。我办合作社的理想就是想要橘农按照好的方式培育采摘橘子,然后统购统销,尽可能获得利益最大化,同时也让农民规避风险。”
今年9月,衢州橘子临近采摘,全国的橘子购销形势很不明朗。按照俞建飞的判断收购价应该在5毛1斤,大体与去年持平。在一个凉爽的夜晚,俞建飞召集了全村所有的橘农,立下承诺:“谁要按照我的意思对橘子进行后期管理,按照我的要求适时采摘,我将按照5毛钱1斤的价格敞开收购。”
最终,有3个产橘大户与俞建飞达成了口头协议。
一诺千金,倒贴5万元
然而今年的橘市让俞建飞出现了判断误差。“没想到出了柑橘大实蝇事件,加之全球金融危机,本地蜜橘的收购价也急转直下,现在一斤蜜橘的收购价不到两毛钱。”俞建飞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和口头协议价相比,每斤相差三毛钱,三户橘农共有蜜橘近20万斤,这样算来要贴进五万多块钱。”
为了橘农和合作社其他成员的利益,俞建飞一诺千金,毫不犹豫地掏出钱,把近20万斤蜜橘全部都收购了进来。
53岁的吴建航是俞建飞的签约户之一,因为与合作社签订了口头合约,他的8万多斤橘子已经销售一空。“今年赚了3万块,不多,但这个形势,我很满足了。”
亏本生意,赢得信誉
“从目前来看,这批蜜橘的销售难度很大,亏本是肯定的。”看着合作社的厂房内堆叠着一筐又一筐的蜜橘,俞建飞坦言:“眼前我是亏了,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说是赚的,因为我赢得了信誉,农民相信我,相信我们合作社了。相信以后会有更多的橘农跟着我们的脚步走,统一管理、统一施肥,那样柑橘的品质提上去,柑橘的价格也提高了,合作社和橘农收益会越来越大。”
俞建飞趁着这个非常时期,主动向乡政府提出建议,要求引进新品种,实行科学统一的耕作和采摘。横路乡党委书记周迅和俞建飞想到了一起:“我很赞同他的意见,我们已经借鉴他的市场经验,来适度调整产业,最终创出优质品牌。”
“在不久的将来,如果我们衢州的蜜桔也能和黄岩蜜桔、临海蜜桔一样,卖出好价钱,不管市场如何变幻,来我们这里求购的人总是络绎不绝,那该多好。”俞建飞向记者勾勒着他憧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