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7版:漩涡
3  4  
PDF 版
· 潘伟迪:谁来拯救花旗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2月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潘伟迪:谁来拯救花旗
  作为花旗集团的首席执行官——自去年12月份起,他开始经营这家境况不佳的金融巨擘——潘伟迪试图远离聚光灯的努力一直是徒劳的。花旗的股价已经崩溃,因为人们担忧,它将在已经减记500多亿美元的基础上新增数十亿美元的损失。这几个星期以来,花旗股价下跌了一半,使这位51岁的首席执行官面临拯救花旗和自身于残酷未来的巨大压力,可能涉及廉价出售,分拆,甚至是政府收购。

  华尔街版的“美国梦”

  潘伟迪的履历堪称“美国梦”的完美体现。16岁时,潘伟迪从印度中部的那格浦尔家乡来到美国,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获电子工程硕士学位和金融学博士学位。潘伟迪曾一度执教于印地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在那里他完成了现在看来似乎有先见之明的博士论文——“异质消费者经济体中的资产价格”。在被摩根士丹利聘为顾问后,已经放弃自己第一项专业爱好——工程学的潘伟迪迷上了华尔街。1983年,他加入了这家银行,高超的交易技能和谨慎的风险管理技能,帮助他获得了投行部门的最高职位。他很快就得到了一个名声——有动力的银行家,他往往是办公室里最聪明的人,而且他自己也明白这一点。一名资深银行家回忆说:“摩根士丹利的每个人都知道,和潘伟迪开会,如果你心不在焉,就死定了。”

  由于他出众的才能,很快潘伟迪被认为是当时摩根士丹利首席执行官裴熙亮的继承者候选人之一。摩根士丹利和添惠合并后,为争夺第一把交椅,公司内部展开了一场恶斗,导致众多高管离职,潘伟迪就是这些高管中的一员。在怀着不快的心情离开摩根士丹利后,潘伟迪开始自立门户,创办了对冲基金Old Lane。13个月后,2007年4月,花旗集团以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Old Lane,将其并入花旗集团的另类投资平台(Citi Alternative Investments,简称CAI)。对于一只只有13个月历史、管理资产45亿美元、业绩并不出众的对冲基金,这个价码着实不菲。而且,作为交易的一部分,收购后,潘伟迪出任CAI首席执行官,领导集团的另类投资业务。时任花旗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查克·普林斯当时这样评价这笔交易:“这既是一次收购,更是一项投资:投资于Old Lane堪称世界水准的人力资源,投资于一个出色的管理团队,这个团队在机构证券业务方面拥有出色的盈利记录,更是投资于潘伟迪来领导 CAI。”

  2007年12月11日,查克·普林斯的去职让潘伟迪坐上了花旗集团首席执行官的宝座。他的提升得到了花旗一些有影响力的权力人员的支持,比如前花旗首席执行官桑迪·威尔,威尔公开称他为花旗的救星。刚刚来到花旗不到一年时间的潘伟迪此前只管理着这家巨无霸的一个部门,现在却面临一项艰巨得令人畏缩的任务——领导整个公司,带领它走出次贷危机。

  给花旗刻上自己的烙印

  “我很荣幸成为花旗的领导者,引导花旗走向必要的变革。……在这个富有挑战性的时期,花旗集团在全球市场上扮演着前所未有的重要角色。我们会解决现有的问题,并继续给我们的客户、股东和员工带来收益和价值。”在接过花旗首席执行官的重担后,潘伟迪表示。

  花旗选中了潘伟迪,据说是因为潘伟迪的“战略思考与风险管理能力”。当时的花旗董事长、美国前财长鲁宾对潘伟迪的继任给予肯定:“潘伟迪是金融服务业中最受人尊敬的领导者之一。深厚的执行经验加上长期的战略思考使他成为花旗首席执行官的不二人选。在花旗的这段时间,他了解了这家公司及其员工,并以敏锐的智慧和在面临艰难抉择时权衡风险和机会的能力获得了管理者和董事们的认可。”鲁宾表示,潘伟迪就是那个能带领花旗前进的人。

  但外界对于潘伟迪当选花旗首席执行官一事颇多质疑:没有人质疑他才智过人,但毕竟他从未领导过任何一家上市公司,又何况是领导规模庞大、业务线繁多、组织机构复杂、内耗严重、且受危机打击风雨飘摇的花旗。而且,虽然潘伟迪在机构业务方面堪称行家里手,但却丝毫没有消费银行业务方面的经验,而这正是花旗的核心业务之一。“潘伟迪以技术能力见长,却并非一位魅力四射的领袖”,《纽约时报》评价道。

  市场和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花旗的问题在于,过分激进的并购后,未能进行充分整合,缺乏统一的企业文化,未能充分实现各业务间的协力效应;在过去10年中对技术投入不足,流程不够合理,效率低下。因此,此时的花旗需要一位铁腕的运营专家,最好是通用电气前首席执行官韦尔奇式的人物,而不是一位来自印度、举止温和、总是笑容可掬的技术官僚。实际上,潘伟迪的前任查克·普林斯在为自己辩解时,最常用的说辞就是“我是个律师,缺乏运营方面的专长与经验”。

  面对外界对其运营经验的质疑,潘伟迪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我而言,运作经验包含很多不同东西—理解风险,理解业务,激励员工,创造并整合适当的工作团队。这些你可以从我的背景中看到很多……,你并不是在寻找已经从事过这些工作的人,而是寻找有恰当素质、可以胜任的人。我很高兴董事会在通过严格筛选后,确信我就是这样的人。”

  同时,潘伟迪在花旗内部的盟友——该银行经常被敌对派系之间的内讧弄得四分五裂——坚称,他可以领导这家银行摆脱这场动乱。花旗诸多幕后操纵者之一、与潘伟迪相识数十年的斯蒂芬·沃尔克表示:“我认为他是把花旗拉出这场危机的合适人选吗?是的。”

  潘伟迪声称,对作为花旗最后一位首席执行官载入历史的前景并不担心。他说:“我有很多担忧。但这并非其中之一。”

  但花旗股价令人震惊的下跌,已增加了外界对潘伟迪个性和管理哲学的关注,也使人们质疑,他那种有条有理、技术官僚式的风格是否是花旗生存所需要的。当被要求指出潘伟迪最显著的特质时,他的朋友和对手都认为是敏捷的思维,冷静、有学者气的行为方式。

  面临着花旗成立以来最大困难

  花旗银行曾一度是美国最大的、最有活力的金融机构,而现如今,却遭受了灭顶之灾,其损失已经超过了650亿美元,其中包括问题资产以及将来可能遭遇的损失等在内的资产减值。花旗银行的股价遭遇了十几年来最大幅度的下挫,11月21日以每股3.77美元收盘。以这个股价计算,花旗的市值只有205亿美元,而花旗两年前的市值为2440亿美元。伴随着市值的大幅下滑,一批又一批的员工加入了失业大军的队伍,迄今为止,花旗已经减少了75000个工作岗位。

  近来股票下滑60%、面临破产或被卖掉的威胁后,花旗集团接受了美国政府3060亿资金的担保,用以应对有问题的抵押以及问题资产,帮助其稳定银行。

  花旗集团还将从财政部接受

  200亿美元的现金注入,这补充了上个月在问题资产缓解计划下吸收的250亿美元。作为现金和保障的回报,政府将得到270亿美元的优先股,分红为8%。财政部、联邦储备局以及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在联合声明中说这一举动意在支持金融市场的稳定以及恢复经济增长。位于纽约的花旗集团持续下跌的股票引起了储蓄者的恐慌,人们担心他们会抽走资金,危及这个有2兆资金、并在全世界100多个国家有运作的公司的稳定。

  十年前,花旗曾被业界寄予改写美国金融业规则的厚望。按总资产计算,花旗集团曾是全美最大银行,但在连续四个季度的亏损后,桂冠已被摩根大通摘去。在与富国银行争夺美联银行败下阵来之后,花旗正试图整合若干地区小银行,以提高自身与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和富国银行竞争的实力。不过整合这些银行将会耗时多年,而且消化此类交易似乎从来都不是花旗的强项。有业内人士悲观地表示:“花旗没有一个可信赖的管理团队,也没有一个可信赖的董事会。花旗明年将会张口向政府要更多的钱,这几乎是无可避免的。”

  在花旗股价跌破10美元后,潘伟迪与其他高管认购了总计130万股的花旗股票。这也是潘伟迪首次对外透露自己掏腰包购买花旗股票。11月17日,潘伟迪在写给全体员工的内部备忘录中表示,他仍对花旗的未来感到乐观。考虑到今年以来花旗股价已累计下跌了68%(在道琼期工业平均指数的入选企业中,下跌幅度仅次于美铝和通用汽车),潘伟迪要想证明他的投资物有所值仍需要下一番功夫。

  花旗的股东肯定希望他不要被出售浪潮卷走,这些浪潮已经撼动了这家一度占据统治地位的金融集团。如今,潘伟迪正在努力驾驶这着这艘巨轮,航行在花旗成立以来遇到的最猛烈的金融风暴之中。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漩涡 A0017 潘伟迪:谁来拯救花旗 2008-12-1 钱江晚报a00172008-12-0100018;钱江晚报a00172008-12-0100019;钱江晚报a00172008-12-0100020;48257178002CE1754825751000402AC2[B1-徐健(新民生)];钱江晚报a00172008-12-0100021;钱江晚报a00172008-12-010002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