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2版:每日新闻·视点
3  4  
PDF 版
· 直面群众诉求:畅通民意表达渠道
· 打破“行业垄断”:“市场准入”期待公平
· 转变政府职能:厘清政府和市场“边界”
· 出租车罢运事件
引发的改革思考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2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打破“行业垄断”:“市场准入”期待公平
  出租车罢运事件频发,从一个侧面再次折射垄断之弊。

  针对出租车的行业垄断,3年前重庆“的哥”杨孝明提出了“人民出租车公司”的构想。但是,当杨孝明向重庆市运管局申请“出租车经营指标”时,却被拒绝。

  事实上,杨孝明被拒绝给予的是一种垄断性的公共资源——出租车经营权。

  目前出租车公司使用的出租车经营权是政府以“特许经营”方式转让的,最初多为无偿或低价转让,但却被一些公司作为稀缺垄断资源高额炒卖,有的城市一辆出租车经营权被炒到上百万元。

  重庆市副市长黄奇帆在与出租车司机座谈时算了一笔账:一辆出租车每天能挣700元,4年承包期总收入为80多万元,但“份儿钱”“承包费”“预收营业款”等各种费用就要交57万元左右。剩下的收入除掉加气、修理等成本支出,司机每月只能挣2000元左右。

  “现在收入越来越低,我每天开出租车收入只有40元到50元。”重庆出租车司机谭代华说,“以前我每天能给老婆100元,但现在得三四天才行。我没法向家庭交代。”

  谭代华的境遇,代表了多数出租车司机的心态。因为改革滞后,尽管他们天天连轴转,但收入却难有提高,甚至还出现相对下降趋势。

  黄奇帆说,出租车公司拿走的钱约占七成,扣除购车等成本和税费,一辆车每年约有4万元盈利,不受物价、油价上涨等成本变动影响,旱涝保收,收益平均每年达50%,有的甚至高达70%,实在是“全世界投资回报率最好的行业”。一些司机说,出租车公司纯粹是一个垄断制造出来的“食利”阶层。一些公司拒绝制定行业营业收入标准和统一的8小时工作劳动定额,拒绝为司机购买社会保险。

  今年8月1日,我国酝酿14年之久的《反垄断法》终于正式实施。

  经济学家包永江说,每次改革都是一次利益关系的调整,重要的是是否公平、是否体现了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未来一个时期,检验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攻坚”效果,关键就在这里。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视点 A0012 打破“行业垄断”:“市场准入”期待公平 2008-12-2 钱江晚报a00122008-12-020001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