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有苦竹2.8万亩,隋朝开始,每年冬季,余杭泰山铜岭桥(现紫荆村)的山民,就砍下一捆捆的苦竹(也叫笛竹),肩挑、牛驮、独轮车推,纷纷从山间小道上运送到运河边上,装上船沿大运河北上,一直运到长安、汴梁、燕京。从此,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都有用余杭铜岭桥的竹做成的笛了。
唐宋元明清,历代王朝都喜欢用余杭铜铃桥的笛竹制成宫廷御笛。每年从余杭通过水路运来的笛竹,都有宫廷乐师请乐工制成御笛,敬献给皇上。
但是直到20多年前,这里还只是浙江省“苦竹之乡”。“那时候,竹子价钱是每斤1毛钱,村民们日子过得都紧巴巴,有的竹乡还能卖笋赚钱,可苦竹根发出来的苦笋,连野猪嫌苦,不愿吃。”村民董仲彬说,那时侯,大量苦竹当柴烧,或者做竹竿、帐竿、旗竿、钓竿等原料,“不过,我们知道苦竹是制笛子的好材料,因为全国各地的音乐教授、制笛厂都来我们这里挑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