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16版:科教
3  
PDF 版
· 城市碳减排,从 开始
· “母马”发飙,
侵害600万电脑
· 海洋也有“高速公路”
· 千家行业网站体验子商务搜索
· 搜索引擎为何频频“出错”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1月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英国专家尼克·泰勒做客“科学咖啡馆”——
城市碳减排,从 开始
  二氧化碳: 人是排放主因

  泰勒教授给出一张大城市碳排放图,显示工业所排放的碳占一半以上的权重;其次是交通工具排放的碳,约占1/3;再次则是居民生活排放的碳;之后是零售业和商业排放的碳,最小的是农业。“这非常地重要,因为如果要减少碳的排放,我们就要针对占比例比较大的那几个部分,从而获得最大的影响。” 通常,减少碳排放主要措施是通过一些大项目,比如改造发电站或者销毁发电站,甚至把一些工厂集中在一起形成大的工业区等等。泰勒教授话锋一转,“那么要记住这样一点,是谁在排放二氧化碳呢?为什么现在有这么多的发电站?这么多的人在开车?就是人需要用电,需要出行,所以碳排放的根源还是人类自己。”

  泰勒教授强调,人类可以开发新能源,但是更重要的是人类的需求在不断增长,而城市化促使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所以,“是人在排放碳,而不是一些事物。要根本改变的是人的行为,而不仅仅是技术。”

  交通污染: 超过工业污染

  伴随城市化进程,汽车快速进入家庭。当然这拉动了GDP,但是也消耗更多能源,同时还造成污染,如温室气体、有毒废气,还有噪音等。孙立军教授公布了在城市高架道路上做的测试,显示交通量越大,铅含量越大,只有在非常小的流量、同时是下雨天时,铅才可以在地面上自然排解。而实际上由于车辆太多、排放量大,沉积到路面上的污染物随着水汽又引入水系,增加了新的污染。孙立军指出,不管从尾气的排放、从空气质量,还是从水的质量来分析,交通污染对于很多城市而言已超过工业污染,变成了第一污染。

  面对污染: 人类或有抗体

  城市的污染很严重,但人们向往城市生活,围城中人活得多姿多彩津津有味。是否人类对于污染有适应性?按照现在的趋势,人体抗城市污染会达到临界点吗?

  泰勒认为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目前的结果是人们会死于污染,特别是交通带来的污染,比如说会死于肺病,还有由于石油当中的铅造成的脑部疾病。“现在的人们并没有很好地适应空气污染,而我想要通过未来的研究,要经过好几代人才能得到答案,因为生物体对于一种刺激的适应引起基因的变异可能需要好几代的时间才能真正地确定下来,所以说要做很长时间的研究,但是目前看来人类并没有能够适应这种污染。”

  城市模式: 小区域多功能

  在西方国家,包括英国和北美洲,过去的100年来城市的规划和设计都是围绕着怎样使用汽车来进行的。在很多西方城市,如果没有车就很难生活。泰勒教授曾设计出一系列科学模型来更好地做城市规划,期望在这样的城市中即使没有汽车也可以生活舒适。但是泰勒教授承认,这些模型没有发挥很好的作用,像洛杉矶、伦敦这样的大城市,那里有太多的汽车,发生严重交通堵塞。

  泰勒教授反思:“可能有更好的办法。首先城市并不仅仅是一个地方,城市就等于人,人就要做很多的事情、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而进行活动不可能是在同一个地方,比如说不能在一个地方既踢足球又购物,或者又念书,这样人就必须在各个地点之间旅行,从而就需要有一个好的交通系统帮助人达成目的。”

  泰勒教授开出城市规划良方:要实现城市减排,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城市规划要把人作为整个设计的中心,要保证让人能够通过步行就可以到达想去的地方,而不是开车。“所以,要确保大城市的一些规划和设计,能够保证在每一个小的区域里面都能够实现很多的功能。”     

  城市化浪潮汹涌、大城市人口爆炸,这对于能源的利用、环境以及公共交通运输系统带来的影响日益严重。面对“城市顽疾”, 仅靠现有的科技手段能否化解?大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碳减排如何协调?1月6日,在英国驻沪总领馆文化教育处举办的“科学咖啡馆”活动中,英国伦敦大学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及地球数学学院院长尼克·泰勒教授、同济大学孙立军教授与公众共同探讨,一些观点和研究成果予人新鲜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科教 C0016 城市碳减排,从 开始 2009-1-8 48257178002CE17548257537002AA94E[A5-一≈B1-朱国平];钱江晚报c00162009-01-080003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