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8版:中美建交30周年·亲历
3  4  
PDF 版
· 三十年前,跨越太平洋的握手
· 中美建交始末
· 中美三个联合公报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1月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亲历者回忆中美建交全过程——
三十年前,跨越太平洋的握手
  30多年前,中美打开两国重新交往的大门。“一个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另外一个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971年陪同时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的温斯顿·洛德说。“我们是两个如此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历史、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理念……两个这么不同的国家能相处这么久、两国关系能这么活跃,我认为应归功于双方不同寻常的努力,”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特别军事助理的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日前在回首中美关系30年发展历程时感慨道。

  基辛格的障眼法:“肚子不适”

  1971年7月9日,基辛格一行4人经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转道北京,秘密访问中国。

  1971年7月8日,基辛格飞抵伊斯兰堡,在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举行的晚宴上以“肚子不适”为由离开,前往巴总统别墅“治疗和休养”,次日乘坐巴基斯坦航空公司专机飞抵北京南苑机场,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到访的第一位美国政府高级官员。

  9日下午,基辛格在钓鱼台国宾馆开始与中国总理周恩来会谈。访问期间,为保守会谈内容机密,双方在场人员不得使用录音机,全凭耳听手记,再各自整理成文本。作为基辛格的特别助理,洛德当时负责美中双方会谈内容的记录和整理。因为文字整理耗费大量时间,洛德彻夜未眠。

  5个月后,斯考克罗夫特作为先遣工作组成员被派到北京,落实尼克松访华细节。

  尼克松踏上“破冰之旅”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尼克松访华。2月28日,两国政府发表《中美联合公报》,成为中美第一份指导双边关系的文件,标志着双方隔绝状态的结束和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

  对于尼克松的这次“破冰之旅”,斯考克罗夫特认为,在中美关系发展历程中,尼克松首次访华是中美“向对方伸出手”,且双方“非常小心、非常谨慎和非常仔细”。

  斯考克罗夫特至今还记得尼克松访华期间发生的小事,令他对中国的组织能力和执行能力赞叹不已。他记得,“一天早晨,按照行程安排,总统应该上午9时前往故宫参观。早晨7时,我便下楼,去确认相关安排。当时路上积雪4至5英寸(10至13厘米),我竟然看到几千人在拿着扫帚扫雪。9时,总统一行启程。从饭店到故宫,路面积雪已清扫干净,仿佛根本没有下过雪。中国在这方面的高效组织能力令人难以置信。”

  卡特与邓小平隔洋秘密谈判

  “我的生日是10月1日,与中国国庆节同一天。所以,邓小平和其他中国领导人总是说,我成为中国的朋友简直是命中注定,”现年84岁的吉米·卡特日前在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说。

  1978年美国东部时间12月15日(北京时间12月16日),北京和华盛顿同时宣布建交公报,中美于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时任美国总统卡特不顾美国国内政治阻碍作出这一决断时,距尼克松首次访问中国的“破冰之旅”已近7年。

  卡特说:“我成为总统的时候,认识到美中一直没有建立外交关系,这种糟糕状况非常需要改变。于是,我与中国领导人进行联系,特别是邓小平,我们从白宫直接和他开始了远距离的非常秘密的谈判。”

  卡特在1978年8月的一篇日记中写道:“大部分发给邓小平的建议和答复由我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亲自起草,从白宫直接发给他。”

  一句“只有3年”让美方费思量 

  80岁高龄的布热津斯基如今依然能清晰地记得当年的那次晚春之行。

  当布热津斯基乘坐美国副总统专机抵达北京的时候,他透过舷窗向外看,见是时任中国外交部长黄华前来机场迎接,不禁暗自高兴,因为这代表着中国将这次访问升级为更重要级别了。

  在这次访问中,他与邓小平之间那场晚餐的“约定”至今仍为这位老人津津乐道。

  “令人感到惊讶的是,邓小平邀请我吃饭,”布热津斯基说。与邓小平首次会晤时,宾主前往北海公园“仿膳”餐厅共进晚餐。“用餐期间,我们进一步讨论实现关系正常化问题。他告诉我,他‘只有3年了’,我不清楚这是指他的健康还是他的任期,但我猜测他是想告诉我,如果美方有意,他希望能在3年内快速推动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我告诉他,‘你用不了3年就会到美国,我将在我家招待你,与我的家人一起吃正宗美国餐’。他说‘我肯定去’。果然,7个月后,1979年1月,邓小平来到华盛顿的第一个晚上,他和他的夫人来到我家,与我和我的家人共进晚餐,”布热津斯基说。

  卡特半夜接到顾问电话

  1979年1月28日,邓小平开始了对美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访问。

  卡特说:“我邀请他(邓小平)访问美国,当时估计他大概在第二年6月份会来。可是,他说1月份就到,而且说来就来了。”他说:“邓小平当时与我达成的协议对美国是有益的。他和我一致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卡特现在还能回忆起建交过程中的一个小细节。他说:“我记得一件有趣的事情是,我的科学顾问弗兰克·普雷斯博士到北京访问并和邓小平见面。我在白宫睡觉,夜里电话铃响了,当时是凌晨3点钟。普雷斯说,‘总统先生,我实在不愿意打扰你睡觉。’我说,‘肯定是发生了危机。’他说,‘不是,我正和邓小平副总理在一起,他问了一个我回答不了的问题。他想知道能不能送中国学生到美国学习。’我说,‘当然可以。’普雷斯说,‘他问能不能派5000人。’我说,‘你告诉邓小平他可以派10万人。’我想现在(美国)有8万多名中国留学生,而以往达到过10万人。这个小插曲说明了我和邓小平之间的良好关系。”

  中美宣布建交前一天,卡特在日记中写道:“在我和邓小平的笔下,两国关系走入了一个崭新时代。”他认定,与中国建交是“美国历史一个转折点”。据新华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中美建交30周年·亲历 A0018 三十年前,跨越太平洋的握手 2009-1-8 钱江晚报a00182009-01-0800004;钱江晚报a00182009-01-0800006;钱江晚报a00182009-01-0800007;钱江晚报a00182009-01-0800008;钱江晚报a00182009-01-0800009;钱江晚报a00182009-01-080001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