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浙江省临床病理质控中心的挂靠地,浙江省肿瘤医院病理科的任务可不轻。这样的术中快速诊断,对于病理科的医生们而言,却只是个小CASE(事件)。
“切片多的时候,我们一天要做800来个样本!”病理科主任、主任医师孙文勇告诉记者,医院已经开展肿瘤临床病理诊断40余年;每年常规切片18000余例,细胞学检查10000余例,会诊5000余例。说起他们遇上的病理切片“奇怪”的病人,孙文勇掰着手指都数不完:
“有个30多岁的男病人,发现脖子上有个小肿块,起初摸着会滑来滑去,以为是普通炎症;没多久,肿块变硬了。他吓坏了,赶紧到我们医院做检查。穿刺的样本在显微镜下一看,有问题!我们建议医生给他做鼻咽镜,第一次活检,没有发现癌细胞,只是提示上皮组织有少量中-重度异型增生。我们又一次建议:再做一次鼻咽镜,重新取样。这一次的结果,证实了我们的判断,病人也立刻得到了及时的治疗。为什么我们这么确定?颈部淋巴结肿块,转移性肿瘤比较多,要么来自肺部、消化系统等处,要么来自鼻咽、喉咙。这个病人的淋巴结肿块,从形态上看,来自鼻咽部——这样的猜测,结合免疫组化检验,还能更加肯定。”
“去年,有个60多岁的女病人,从外地转到我们医院,说是肾脏肿瘤。术中快速检验的切片一出来,我们就觉得这个肿瘤细胞‘长得’很奇怪,不像肾脏肿瘤细胞,倒像从甲状腺‘移民’来的细胞。我们立刻上电脑查阅电子病历,结果发现,10多年前,这个病人因为甲状腺肿瘤做过两次手术,这一回,其实是甲状腺癌转移到了肾脏。当然,对于肾脏肿瘤病人来说,是否转移并不影响手术方法。然而,如果这是一个肺癌病人,是不是转移性的肿瘤,手术的清理范围就完全不一样了。”
孙文勇笑着告诉记者,其实,称病理医生是医生的医生,也正是因为这些——病理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甚至主导手术乃至后继治疗的进程;而病理判断的准确与否,却需要大量经验的累积。也正是因此,大部分病理医生整天都在看不同的病理切片,“下半年,我们医院将再添置一台10头的示教显微镜,这样,同一张切片,可以供10个医生一起看,一方面进一步提高病理会诊的效率,另一方面,也让更多来我们医院进修的医生们有更多的学习机会。”
本报记者 林丹 本报通讯员 王定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