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08版:找工作
3  4  
PDF 版
· 今天要和新老板共进午餐
· 面试在即,工作有望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2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建筑工地上的兄弟俩昨喜上眉梢
今天要和新老板共进午餐
  我其实跟王俊、王杰兄弟俩算不上很熟。第一次见他们是在4天前,也就是大年初五那天,他们正在杭州下沙的一个建筑工地打短工,15天时间,每天挣50元。

  “过完年,我希望能够给弟弟在杭州找份工作。”这对来自贵州湄潭乡村的亲兄弟,在杭州无依无靠。王俊是下沙某高校三年级学生,贫困生,现在还欠着学校的住宿费。弟弟王杰去年高中毕业,在温州打了几个月零工。

  “如果弟弟能在杭州找到工作,我们兄弟俩就能互相照应,否则他就只能回农村老家去了。”肩膀并不厚实的王俊,想让弟弟能够在寒风中靠一靠。

  我和摄影记者拍下了这对兄弟在工地上劳动的照片(详见本报1月31日A11版《看守工地挣学费》)。昨天一上班,我就接到了读者吴仲平打来的电话:“我想让王杰来店里帮忙。”

  吴仲平,1981年出生,老家河南,他在杭州西溪路上开了一家200平方米的餐饮店。

  “我的老家在农村,家境也不好。20岁离家闯荡,我太明白这对兄弟眼下的难处。如果弟弟王杰愿意,可以到我的店里来工作。他在我这里一定能学到很多东西,我这里的工作还是比较有趣的,而且能锻炼人。”吴仲平说话的语气非常成熟。

  记者赶紧给哥哥王俊打电话。“有一家餐饮店,目前有5个员工,可以让你弟弟做前厅的服务生,包吃包住。怎么样?”

  一听到我说的这些话,王俊回答的音调都提高了。“真的?太好了。我马上联系他。如果能包吃包住,那就解决了弟弟在杭州生活的绝大部分费用,非常好了。”

  记者搁下电话,内心有些波澜,真盼着这桩好事能快点成。

  果然,不过3分钟,王俊打来电话。“我已经联系上吴老板了,本来他让我们今天就过去,但是我要守着工地跑不开。所以,我和弟弟明天中午赶去他店里,他邀请我们一起吃中饭。”

  对于夜夜寄宿在工地的兄弟俩而言,2009年的春天来了。 本报记者 沈伟红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找工作 B0008 今天要和新老板共进午餐 2009-2-2 48257178002CE175482575500037A99E[A1-沈伟红≈B1-徐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