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亮,许远福夫妇就再也睡不着觉了。对于他们来说,这又是充满希望和焦虑的一天——1月31日从湖南到杭州以来,他们已经连续找了3天的工作。
从下沙的旅社出发,许远福夫妇匆匆坐上525路公交车,再次来到了杭海路上的外来劳动力服务中心。
30岁以上的不招,老许夫妇很郁闷
8点多钟,劳动力市场里的人并不算多。许远福夫妇兴奋地冲到了信息栏前,仔细、挨个地查看当天的招工信息。“这个好象不错……”他们边看边交流着,可一圈下来以后,夫妻俩明显有些沮丧,他们闷坐在休息椅上,好长时间互不搭话。
许远福夫妇是湖南安乡县人,他们说知道今年经济形势不好,大年初五劳动力市场都还没“开张”就已赶到了杭州,可几天过去了,就是没找到合适的工作。
“现在的单位都喜欢年轻人。刚才看到一家工厂要招人,工资1300元/月,包吃住,我们都觉得挺好的,可人家对工人的年纪明确要求18到30岁之间。”许远福叹着气说,“我们夫妻俩虽然说都40多岁了,可干活卖力不偷懒,他们咋就不要呢。”
一个老板模样的人出现在了劳动力市场,许远福夫妇立马跳起来,凑上前去问:“是不是要招人啊”。一番谈论后,许远福夫妇再次失望。“人家招的是洗碗工,女的要,男的不要。”许远福说,老婆不识字,我们希望能在一起干活,这样相互之间有个照应。
年前丢了工作,老婆急得当场哭了
正发呆,许远福的手机响了,是女儿打来的。接起电话,许远福提高了分贝,显示出一副兴奋而开心的样子。“爸妈已经找到工作了,这儿都很好,你不用担心。”挂断电话,夫妻俩表情又马上变得凝重起来。
“我们再苦再累,也不希望孩子们知道,不然他们心里会有负担的。”沉默片刻后,许远福慢吞吞地和我们谈起了他的家事。许远福说,他们有两个孩子,一男一女。前年女儿考上了大学,儿子上了高职,全家人都很高兴。可每年将近2万元的学费,又让夫妇俩眉头紧锁,一下子觉得身上背负了沉甸甸的担子。“我是个下岗工人,老婆一直就没工作,生活本来就不宽裕。”
2007年9月,已过不惑之年的夫妻俩第一次外出打工。那时他们的运气还算不错,工作也算好找,许远福夫妇到了萧山的一家农场上班,这让他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只要熬到孩子们毕业了,我们就可以享福了”。夫妻俩总会这么美美地想着。
可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也深深影响到了许远福夫妇的生活。去年末,因为效益下滑,农场裁掉了12个人,许远福夫妇也在名单之列。
“我们又没做错事,他们干吗叫我们走啊。”说起这事,单纯的杨满园顾不得周边的人群,忍不住就哭出声来——许远福说,丢掉工作,对老婆打击很大,就连过年也没见她笑过,总是一副心思重重的样子。
没找到工作,老实男人发了火
下午2点,许远福夫妇从行李包里掏出了一盒饼干,大口地啃了起来。这是他们早上花了2.5元在路边小店买的,算是当天的午饭了。“工作找不到,没心情吃饭。”不过,明显看得出来,他们也是舍不得花钱。
傍晚时分,劳动力市场的人渐渐散去,我和许远福夫妇一起坐上公交车,奔波40多分钟回到他们的下沙住所——每天25元的私人旅社。许远福说,他们本想住在劳动力市场边上,可一问,房价最低也要50元。
廉价的旅社房间简陋至极。整个空间只能容得下一张床和一台电视机。床非常陈旧,房间里始终弥散着一股潮湿和难闻的味道。
一回到旅社,许远福就疲惫地仰躺在了床上,眼睛呆呆地看着天花板。“又没找到工作,怎么办啊。”妻子杨满园坐在一旁,唠叨了起来,“昨天给孩子们寄了1200元生活费后,卡里的钱已经不到700元了,再这样下去……。”
“别烦了,别烦了,让我静一下行不行!”许远福突然蹦跳了起来,声音扯得很大。可没一会,他就觉得懊悔了,反过来安慰妻子:“工作会有的,这两天就把它给定下来。”
妻子看着丈夫,点点头,没说话。不过,后来她告诉我,丈夫脾气其实一直都很好,连续几天没有找到工作把大家心情搞得很糟,所以他才会“上火”的。
过了漫长而不安的一夜,第二天,许远福夫妇又早早出现在了劳动力市场。一家园艺公司的招聘信息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年龄不限,工资1200元,包住(不包吃)。
“已经算不错了。”许远福夫妇商议后再次调低了自己的心理期望:“如果找不到更合适的,就算不包吃也决定去试一试。”
昨晚记者再次联系许远福得知,那家公司已经录用了他们。 本报记者 徐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