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经济数据最近确实出现了一些回暖的迹象,但若据此判断宏观经济已经迎来拐点,恐怕还为时尚早。
长江证券地产行业分析师苏雪晶和杨靖凤通过跟踪多种数据后发现,1月份土地市场情况低迷依旧;他们提醒,“平淡的土地市场表现和新开工力度,势必会影响到固定投资数据,应引起宏观经济研究者的关注。特别是信贷大幅度增长后,数据滞后效应显现无疑。”
继去年12月份的流动性紧张状况出现缓和迹象后,我国今年1月份银行新增信贷规模激增,加上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连续第二个月回升,令市场相信国内经济可能正在迎来拐点。高盛分析师邓体顺指出,根据他们与国内投资者的交谈以及从不同渠道收集到的信息,近期投资者开始将资金投入A股市场。
周三有报道称,国内今年1月份银行新增信贷规模有望突破1.2万亿元,同比增速将大大超过去年12月的18.76%,创下历年之最。同时,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周三公布,1月官方制造业PMI为45.3,连续第二个月明显回升。
不过,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目前的信贷需求主要来自短期资金周转和政府项目(政府项目占到过去几个月新增贷款的25%-30%),而私人部门投资带来的信贷需求仍然比较孱弱。原因在于银行在政府刺激经济计划出台之后,竞相瓜分第一批质量较佳的基建项目贷款。
他预计,到今年第二季度后期或下半年,伴随第一批较为优质的基建项目贷款被瓜分完毕,银行对于基础设施的贷款将放缓,而届时私人部门的投资需求仍难复苏,使得贷款增长将显著放缓。同时,哈继铭担心,如果近期贷款飙升的背后伴生着贷款质量的下降、贷款标准的放松,则会潜伏未来更大风险。
高盛经济学家宋宇和乔虹也指出,今年1月份采购经理人指数表明,制造业活动环比增幅较其去年11月份的谷底逐步回升,但仍处于50点关口以下的收缩水平。换而言之,经济情况仍在恶化,但是恶化的幅度比去年11月和12月要小。
他们预计,由于存在基数效应,而且国内刺激措施的成效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够完全显现,实体经济活动同比增幅可能至少在2009年一季度仍会保持疲软。由于信贷增长方面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而且其他下行风险依然存在(尤其是外部需求增长方面),因此高盛维持对中国2009年GDP增速为6.0%的预测不变。
由于管理层审慎反思这种大干猛上的经济政策可能带来的不良效应,一些地方政府推出的声势浩大的刺激经济计划尚在酝酿落实。此前,重庆市政府宣布,将对购买第一套自住商品房的市民,返还此前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不过,其后有媒体报道称,国务院已下发通知,要求重庆市暂停该计划。
同时,美国和日本的经验证实,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并不能结束经济衰退。中欧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引述2008年的诺贝尔奖获奖者克鲁格曼的话指出,“靠财政政策结束萧条只有一次,就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全景 陆泽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