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韩兢
本报讯 昨天,读者史女士给本报热线96068打来电话,讲述她2009年的第一场感动。当史女士丢了公文包时,整个人都蒙了。当楼大伯给她电话,说包在他那里时,史女士激动得哭了。
那天是新年上班的第一天。在省政府工作的史女士骑着电动车,随手把背包摆在了车筐里。当小电驴到了凯悦饭店门口时,她低头一看发现包没有了,那个包里有非常重要的资料。史女士整个人就呆在了原地,懵住了。她大脑空白,推着车沿原路边走边问。扫路的环卫工人说没有,人民大会堂门口的保安也说没有。史女士的心跳也越来越快,她感觉自己的心脏病就要发了。
正在这时,手机响了。电话里,一个厚实苍老的声音说:“你好,你的皮包在我这里。我跟妹妹散步到人民大会堂拾到这个包。”接到电话的史女士马上就哭了。电话里的老人说,不要急不要急,就在楼下等你,慢慢过来好了。
拾到包的是楼鹏年大伯。老人家的屋子只有30多个平方米,家里最贵的东西是一台电脑。整家都是各种汽车修理方面的资料,几乎没什么家具。史女士接到自己的包时要给老人鞠躬,老人连忙把她扶了起来。
“这是小事,完全是应该做的。”昨天记者拨通了老人的电话,“我看看包里都是工作资料,想想丢失材料的人肯定很担心。”包里其实还有现金、身份证、超市购物卡、可以透支的信用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