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14版:科教·急诊室
3  4  
PDF 版
· 杭州医生:后天因素不可小觑
· 抽烟凶,心梗凶
· 刚下飞机 耳痛失聪
· 87岁老太突然瘫了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2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自然》最新研究:基因影响心梗
杭州医生:后天因素不可小觑
  据新华社 由日本理化研究所等多家机构参与的一项研究发现,人体中有一种编码合成BRAP蛋白质的基因,该基因上的两处微小差异会影响心肌梗塞的发病风险。

  日本理化研究所10日发表新闻公报说,研究发现,BRAP蛋白质在心肌梗塞发病过程中发挥作用,原因是与炎症有关的分子半乳凝素-2能与这种蛋白质结合,而理化研究所等机构此前发现半乳凝素-2与心肌梗塞发病相关。

  为证实BRAP蛋白质属于心肌梗塞敏感分子,研究人员分析了编码合成BRAP蛋白质的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对比心肌梗塞患者和正常人单核苷酸多态性出现的频率差异。

  统计学结果表明,BRAP蛋白质基因上的两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心肌梗塞发病有紧密联系。这项成果将发表在英国《自然·遗传学》3月刊上。

  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心肌梗塞正步步紧逼上班族。昨天,浙医一院统计住院心内科病人,近10%是心肌梗塞患者。浙医二院统计全年数字显示:心内科病人中心梗占6.5%。

  “冠心病发病率目前出于快速增长阶段,突发心梗的也越来越年轻。”浙医二院心脏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王建安教授介绍,昨天共进行了25台次冠脉造影术,其中16例病人被确诊存在冠心病,为了防范心梗意外,他们安装了冠脉支架。“最近几位病人只有30岁左右。”王建安痛心地说。他们中大多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也不排除遗传因素起作用。

  既然心肌梗塞悲剧的发生,基因早就暗藏杀机,那是不是意味着对抗它,人的后天作为就小了呢?

  浙医二院医院心脏中心主任王建安昨天告诉记者,“不是的!”他认为,这个结果,是“增加突发心肌梗塞风险的,主要还是不良的生活方式。因此,不能因此‘放纵’过日子,因为,临床案例提示:基因是无法选择的,但是可以选择比较良好的生活方式来有效防范心梗的悲剧。”

  30岁白领心梗,家族有多位冠心病人

  30岁的吴先生,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北京某电脑公司从事软件开发。去年年底,吴先生被单位派到杭州出差。在机场时,他突然感到一阵胸痛。“会不会是冠心病?”这个概念在他脑子里一闪而过,但随即被他否定:“我才30岁,肯定不会是的。”这么想着,他觉得自己的胸闷也不那么厉害了,于是坚持登机。

  没想到刚到杭州机场,吴先生又一阵胸闷袭来,差点晕过去,同事连忙把他送到医院急救。

  果然是急性心肌梗塞!因为抢救及时才死里逃生。

  追问家族史,医生发现他的家族里有多位冠心病患者:父亲、大伯和大姨;而母亲患有糖尿病,外婆有糖尿病和高血压,这些都是同属代谢性疾病,易突发心肌梗塞,酿成猝死。

  “尽管临床技术还无法从基因的层面去筛查心梗的高危患者,但这个年轻人的病例就表明,遗传因素的作用是存在的。这样的病人更要注意生活方式。”王建安建议说:45岁以上的成年人,如果直系亲属里已经有冠心病或突发过心肌梗塞的例子的,就特别要引起对生活方式的关注。这种人很有可能在相关基因的多态性方面有表现。

  高脂高血压糖尿病人易心梗

  昨天下午,记者联系上省立同德医院心内科主任李雄时,他刚下手术台:“给一个67岁的心肌梗塞病人做了心脏搭桥手术。”

  “我们临床上发现,患心梗的病人,近半有家族史,只不过没有确切地定位到某一个基因上,毕竟,目前国内直接做基因检测的临床医院少之又少。不过,心肌梗塞的诱发因素中,生活习惯不可忽视。”他说,他曾经接诊过身体瘦削、生活习惯健康的心梗病人,但那只是极少数,大部分的心梗病人,喜欢高脂饮食、运动偏少、爱抽烟,多数病人还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呼吁成年人改变生活方式,我们更加注重青少年从小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少吃垃圾食品、适度锻炼、不要觉得运动很苦。”王建安介绍,目前,浙医二院心脏中心也在对心梗患者进行积极的临床研究,比如把干细胞注射到他们的心肌中去,提高心脏的功能等等;今后,他们还要让干细胞在心脏里生存得更久,发挥更多作用,让心肌梗塞和冠心病人能有更多生机。

  本报记者 林丹

  本报通讯员 方序 董樑 楼建丽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科教·急诊室 C0014 杭州医生:后天因素不可小觑 2009-2-12 48257178002CE1754825755A0035C55F[A1-谷伊宁≈B1-徐澜];钱江晚报c00142009-02-1200019;钱江晚报c00142009-02-1200020;钱江晚报c00142009-02-12000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