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06版:地产·关注
3  4  
PDF 版
· 在杭工作,
租房占了收入的三四成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2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在杭工作,
租房占了收入的三四成

创业大学生居住状况调查的四个样本
  ■本报通讯员 周明露 黄娜

  本报记者 詹丽华 摄影 陶玉其

  

  本报讯 来自杭州市相关政府部门的消息说,今年杭州市将开工20万平方米“两项公寓”(创业人才公寓和外来务工人员公寓)。“两项公寓”初衷是为留杭创业的大学生们提供物美价廉的住宿。按照两项公寓40平方米/套的建筑面积标准,大约有5000套公寓。

  这5000套公寓与杭州每年数万名的留杭大学毕业生数量相比实在不多,但如果运营得当,一样可以“小兵立大功”。两项公寓该怎么建?不妨先来看看大学毕业生们真实的居住状况。

  我们深入采访了20位目前租房住的留杭工作大学毕业生,他们的月收入基本都在2000~3500元,基本收入的30%~50%花在了住房上,这是现在大学毕业生最常见的生活状态。他们说租房很难,却没有太过抱怨——他们总是笑着,不是因为生活不难,而是因为梦想更美好。

  样本一

  采访人物:何琛

  工作单位:休闲杂志社

  职业:美术编辑

  目前租住地:复兴路民安苑,2室1厅,月租金1000元

  月收入:3000元

  月支出:房租1000元;水电+物业费250元;伙食+日常消费1000元

  房租占月收入比:30%~40%

  2月9日上午9点多,交通早高峰正渐渐退去,复兴路靠近十亩田这段因为道路拓宽而禁止机动车通行,此时更显冷清,只偶尔走过几个行色匆匆、赶着上班的路人。何琛的“家”就在路边一幢灰绿色的单元楼里,两室一厅,毛坯,月租金1000元。这是本次调查的第一户。“其实这附近生活还算方便的。”她说,她已经很幸运,这样的价格能租到这样的房子——尽管每天从家里到单位路上要花一个半小时。

  从毕业那年开始,租房5年,何琛已经搬过9次地方,她说虽然这次跟房东签了两年的租约,而且已经搬进来半年多了,可是还有一些行李没打开。“搬家搬怕了,索性就那么放着,到时候包袱一裹就能走了。”她笑着说这是她第一次签两年的租约。“总觉得工作生活还不稳定,去另一个城市的可能性还是很大,所以也不愿意把太多精力放到房子上。”

  在杭州生活了几年,租过单间,也试过跟人合住过一个房间,频繁的搬家让何琛对生活上的不便已经习以为常,最让她觉得失落的是融入杭州生活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这次住了半年多了,左右邻居都还不认识,以前在家的时候别说左右邻居了,同一个小区里的人都是很熟的。”她有些失落地说。

  样本二

  采访人物:许枫

  工作单位:证券公司

  职业:期货客户经理

  目前租住地:朝晖四区,3室1厅中的一个房间,约8平方米,月租金650元

  月收入:底薪2000元+提成不定

  月支出:房租+水电800元;伙食费300元

  房租占月收入比:30%~40%

  许枫租住的房间很小,但看得出来她是花心思布置过的:墙上挂着两幅画,靠着衣柜是一个懒人沙发,旁边小小的茶几上放着功夫茶具、小小的金鱼缸和女孩子少不了的零食,桌下堆着一摞书……明明不足8平方米的空间硬是被她分出了客厅、卧室和工作区,这样的花心思在别的采访者身上还真没看到,一问,果然,是第一次租房。

  “工作的时候压力已经很大了,如果住的地方不舒服我绝对受不了。”她说,住了几个月,已经受了几次打击,先是发现看上去很新的洗衣机居然是坏的,根本不能用;后来是电路老化,停了几天电,幸好没酿成大祸。“你看我这个衣柜,别人还以为本来就是开放式的,哪里呀,原来有门的,有一天突然就掉下来了,幸好没砸坏我的电脑。”租老房子就是不好,她下了结论,可是收入摆在那里,不能租更好的房子。

  样本三

  采访人物:叶晓剑

  工作单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职业:JAVA程序员

  目前租住地:莲花新村,2室1厅中的一个房间里的一张床位,月租金800元

  月收入:3000~3500元

  月支出:房租+水电1000元;伙食费600元;日常交际+日用品500元

  房租占月收入比:30%~40%

  每个月800元只租了一个床位,这个价格实在是有点高,叶晓剑自己也苦着脸说贵。“如果一开始就是这个价格我肯定不会租的,原来是600元/月,过了年合租的人有一个搬出去了,所以分摊到的租金就高了。”他说,这套房子原本的租金是2200元/月,4个人合租,2人住一间,他的这间大一点,所以分摊到的租金稍微高一点。“其实我对住的要求不高的,只要离单位近一点,能骑车上下班就好了,可单位附近的房子差不多都要这个价。”

  “有人才公寓租当然好,但如果离单位太远,我想我会放弃吧,毕竟还是工作方便更重要。”如果可以,他也希望有自己独立一间房,可要离单位近、生活方便就不得不接受更高的租金,于是就只能少参加一些聚会,缩减一些额外消费,以留住那张800元/月的床位。

  样本四

  采访人物:黄娜

  工作单位:广告公司

  职业:文案

  目前租住地:体育场路浙报宿舍,2室1厅中的一间房内的一张床,月租金300元

  月收入:2000元

  月支出:房租加水电费350元/月;交通费200元;通讯费100元/月;伙食费350元/月;生活用品150元/月;零食、水果200元/月;服装、护肤品等350元/月

  房租占月收入比:15%左右

  黄娜是嘉兴人,天津念的大学,毕业后到杭州工作,实际工作时间才7个月却已经换了3个住处。“其实我适应能力挺强的,刚出学校对住处也不挑剔,实在是碰到难题了才必须搬家。说实话,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每搬一次家都是大工程,要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她说,第一次是二房东的家人要来杭州同住,不得已被通知搬家;第二次的二房东欺人太甚,没道理交了钱还要受气,又再次搬家;第三次找的地方离单位很近,房租也很便宜。和一个做会计的女孩合住一室,300元/月/人,二房东是个退休教师,知书达理,很好相处。

  “虽然条件很简陋,除了热水器什么也没有,可刚刚在这个城市起步,就不能要求太多,以后工作稳定了再找个好点的。”她对未来充满希望。她说,刚来的时候只有一个背包一个箱子,每一次搬家都会发现东西多了一倍,不知不觉在杭州也有了生活的样子。“其实,我也没有信心能在杭州扎根,虽然很喜欢这个城市,但高高在上的房价和不稳定的工作还是让我很有危机感。”和每个外来者一样,杭州有她的梦想,但要实现还需要长久的坚持。

  倾听留杭者的

  真实需要

  这次入户调查,我们选择的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大学毕业生。像何琛这样的5年搬9次家并不是这次采访中的最高纪录,大学毕业才一年的吕源,去年搬了四次家。第一次,她租的房子就在高架桥边上,虽然每月只要400元,可每晚都被汽车声吵得睡不着;第二次她从二房东手里租来一间10平方米不到的房间,每月花费1000元,最终觉得价格太高难以负荷;第三次她搬去了下沙和一个大学同学合租,每天乘公交车上班至少要1个半小时,实在辛苦;第四次,与一个三口之家合租城西一套140平方米的大房子,每月支付600元房租,没想到去年年底,男主人忽然提出经济危机,房租太贵,要多找几个人合住分担房租。于是,客厅被分割成几个隔间,140平方米的空间里一共住了九个人!

  今年杭州市开建 “两项公寓”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在杭创业大学生的居住困难。然而采访中我们不止一次地感到遗憾——对这些从全国各地奔赴杭州的大学毕业生来说,“两项公寓”是个陌生的名词,筹建者们有没有真正去调查、了解他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住宿条件呢?

  他们说,“有便宜的房子太好了,小一点、旧一点都没关系,只是别离市区太远了,工作方便最要紧。”

  他们说,“创业人才公寓为什么不设立一个专门的咨询网站呢?这样可以随时为大家答疑解惑,技术上有困难我们可以帮忙。”

  他们说,“入住申请能不能由我们自己提出,管理部门可以要求单位出证明,中小企业顾不上关心员工的居住问题的。”

  他们说,“不如做电子版的申请表格吧,把性格、爱好也放在选项里,这样有共同爱好的人就能住在一起了,多好。”

  他们说,“装修简单点也没关系,只要有网络、空调、热水器就行了,其他电器有需要的人可以向管理单位租用、按月收费,我们都住过学校宿舍的,只要租金能便宜一点,最好别超过500元/月。”

  他们说,“租赁合同别一次签太长了,半年、一年最好,我们工作还不稳定,如果有好的工作机会可能会跳槽甚至离开杭州的。”

  他们说,“租金能不能按月或者按季度收,一下子交不出一年的租金啊。”

  他们希望,这些话,两项公寓的筹建单位都能听到。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地产·关注 B0006 在杭工作,
租房占了收入的三四成
2009-2-12 48257178002CE17548257559001D2A0C[A1-张卉卉≈A1-詹丽华≈A1-徐淑竞≈B1-程洁];钱江晚报b00062009-02-1200018;钱江晚报b00062009-02-1200019;钱江晚报b00062009-02-1200020;钱江晚报b00062009-02-1200021;钱江晚报b00062009-02-120002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