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21版:新闻人物
3  4  
PDF 版
· 安乐死之全球样本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2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安乐死之全球样本
  夏沃:“插管”之争,布什卷入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里,安乐死至今没有得到法律认可。

  也正因此,当现实中真正遇到安乐死事件时,伴随着一个生命是否该离去,谁最终决定他(她)的生死,最终又该选择什么样的方式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都会引起无尽的辩论和争吵,口水和眼泪。

  美国版本

  特丽·夏沃事件是迄今为止最受关注的一个安乐死案例,甚至当时在任的美国总统布什都成为整幕长剧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受到颇多口水争议。

  就在1990年,摔了一跤的夏沃入院治疗,却因体内钾元素失衡等导致心脏停顿,最终脑部缺氧受损,成了植物人。

  她的丈夫迈克尔·夏沃1998年曾向佛罗里达州法院提出申请,要求拔去妻子的进食管,实施安乐死。他说出事前夏沃曾表示,不愿依靠人工手段维持生命;应该允许她“有尊严地死去”。

  但夏沃的父母认为女儿会笑、会哭,也会对周围的声音做出反应,因此要求维持她的生命;他们还认为,迈克尔别有用心——为了100万美元的医疗事故赔偿金——他已与另一名女子同居多年,并生下了两个孩子。

  女婿和岳父母开始了长达7年的法律抗争,其间夏沃的进食管曾两度被拔除,后又重新插上。到了2005的3月18日,医院根据2月25日佛州法庭的裁决,拔掉夏沃的进食管,这已是第三次了。

  与前两次相比,这一次的动静大了很多。这个带有“家务事”性质的案子成为美国公众乃至世界舆论热议的话题。从总统、国会,到联邦、州法院都介入此事。

  3月20日,国会参众两院通过紧急议案,要求联邦最高法院对此进行干预。几乎与此同时,当时在任的美国总统布什甚至为此中断了在得克萨斯牧场家中的休假提前返回华盛顿,在议案通过不到一个小时后就签字使之生效,其意思相当明确,希望通过联邦法院的干预,推翻佛州法庭的裁决,为夏沃接上管子继续创造生存的机会。

  布什如此关注此事,在许多人看来颇有政治作秀的味道:“他有些道貌岸然:一方面热衷战争,现在又假惺惺地当起了生命权利的卫道士。”

  但美国最高法院最终拒绝紧急干预的要求,表示尊重佛州法庭的裁决。

  “拔管”13天之后,已经成为植物人达15年之久的夏沃终于离开人间。

  英国版本

  特纳:在还美还好时,快乐离去

  最终,特纳死在了安乐死合法的瑞士,但她和几个子女的举动却在老家英国引起强烈反响。

  66岁的安妮·特纳是一位退休外科医生。她患上了十分罕见的绝症:进行性的上核神经麻痹。为了不让自己在巨大的病痛折磨之中被病魔一点点吞噬,特纳作出了惊人的决定:趁着自己尚未病入膏肓,依然保持较好的容貌和精神状态的时候,体面地结束自己的生命。为此,她经过反复努力说服了自己的子女,最终让他们支持她“有尊严”地告别人世。

  随后,她开始为自己安排“后事”,包括让三位子女陪同她前往瑞士实施安乐死,甚至还邀请媒体记者同行进行采访报道。特纳另外还做了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上书英国政府,希望安乐死能够在英国合法化。她写给英国政府的这封信就在她死亡的那一天抵达了唐宁街10号。

  总而言之,特纳就是要带着愉快的心情而且是大张旗鼓地告别人世。

  在2006年1月24日下午大约1点05分,在苏黎世一家诊所专门安排的“安乐死公寓”里,在三位子女充满关怀又不无伤心的目光注视之下,特纳服下了大剂量的一种药物,这种药物可以让人在五分钟之后昏睡,并且在半个小时内,让昏睡中的人离开人间。

  1点35分,医生宣布她已死亡。应邀同行的英国广播公司(BBC)和美联社记者则现场目睹了全过程。如此方式的“自杀”已经称得上是十分罕见的了,而更加难以置信的是,特纳人生中的最后两个小时是在有说有笑之中愉快地度过的。

  在安乐死前夕,特纳对记者说:“对于死亡,我没有任何畏惧和恐惧,我唯一感到遗憾的是我要死在外国的土地上,而不是在自己的家中。”

  在特纳的家里,她的死倒没引起太大争议,可在英国,却是反响巨大。

  有人说,特纳的安乐死实在是一个不应该发生的悲剧,因为安乐死只应该是针对那些确实已经进入生命晚期而且忍受着巨大病痛折磨的不治之症患者。而对于特纳来说,虽然她患上不治之症,但是尚属早期患者。

  也有人为特纳鼓掌,因为她在生命健康尚未受到疾病致命威胁的时候就选择了安乐死,不但表现出了足够的勇气,而且还拥有一份令人感动的“献身”精神,因为她决意用自己的死亡来推动安乐死在英国合法化。

  英国“体面死亡”协会主席安尼特就说:“英国早该通过《晚期绝症病人安乐死法》了。如果这一法案已经生效成为法律,特纳就用不着趁着自己还走得动的时候跑到瑞士去安乐死,她肯定还会好好地多活一段日子。”

  西班牙版本

  雷蒙:爱我,就请杀了我

  2005年,一部描写安乐死的西班牙影片《深海长眠》在全球各大电影展中拿奖拿到手软,奥斯卡最佳外语片、金球奖……全成囊中之物。

  这部电影其实源自一个真实的故事。片中主角雷蒙在西班牙确有其人。雷蒙·桑佩德罗26岁时因一次海边跳水意外导致自颈以下全身瘫痪。1993年,已经在床上躺了20多年的雷蒙展开诉讼,要求西班牙政府准许他由别人协助自杀,此时,他已经50岁了。

  但雷蒙的安乐死请求却没有能得到政府批准。1996年,雷蒙出版了一部描写自己内心的书《地狱来信》(Letters From Hell),诉说了他这么多年来躺在床上,一切都需要人来照料的经历和感受。

  到了1998年1月,雷蒙在由未能证实身份的人协助下终于获得“解脱”。当时西班牙警方随即以协助自杀的罪名逮捕了雷蒙22岁的女友,但之后的一周雷蒙所居住的小镇上几乎所有居民3000多人陆续“自首”,承认协助雷蒙自杀。

  这一事件轰动了全世界,至今还有着极大的影响。有人于是发表评论,既然雷蒙一心求死,我们就不该阻挡他的心愿,而能做的就是让他人生的最后旅程没有痛苦。可也有人从法律的角度出发,认为“协助”一个完全瘫痪的人自杀总有不妥之处。

  这个故事,最后就成为《深海长眠》的故事素材:片中,原本赞同雷蒙安乐死的女友最终却无法下手“协助”;可另外一个一直反对,并且反复劝说雷蒙放弃死亡念头的女人却在最后关头理解了他的内心,帮助他实现了最终的愿望。

  现实中雷蒙的一切挣扎,都在电影里的两句对白中体现:

  “遏止生命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

  “遏止自由的生命不是真正的生命!”

  安乐死

  大事记

  1936年,英国首先成立安乐死自愿协会,提出安乐死法案,这是全世界第一个提倡自愿安乐死的团体。

  

  1976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颁布了《自然死亡法》,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有关安乐死的法案。

  

  1992年10月1日,丹麦出台了停止延长无药可救的病人生命的法律,4个月内就有45000人立下遗嘱,表示愿意在必要时接受安乐死。

  

  1993年2月4日,英国最高法院裁定了英国第一例安乐死案件,同意了一位年仅21岁患者的父母和医生的申请,停止给他输入营养液。

  

  1993年11月,荷兰开始草拟“安乐死法案”,符合相关条件的安乐死可免于起诉,该法在2001年最终获得通过,规定凡16岁以上的人,若患绝症到生命末期均可自行决定是否接受安乐死,12岁至15岁的青少年,有此要求必须经其父母同意。

  

  1996年5月25日,澳大利亚北部地区议会通过了《晚期病人权利法》,从而使安乐死在该地区合法化。但实施一年后,即遭推翻。

  

  1998年,英国《泰晤士报》报道,尽管安乐死还不合法,但英国已有2.7万人在医生的帮助下以安乐死的方式结束了生命。

  

  1999年10月27日,美国众议院通过决议,授权药物管制的执法人员严厉打击有目的地使用受联邦政府管制的麻醉药以助病人死亡的医生,此举被认为是美国禁止安乐死的强烈信号。

  

  2000年10月26日,瑞士苏黎世市政府通过决定,自2001年1月1日起允许为养老院中选择以“安乐死”方式自行结束生命的老人提供协助。此后,瑞士政府通过法律将范围扩大到全国。相关法律规定,主动、直接协助自杀被看作是谋杀,要受到法律制裁;而被动进行死亡协助(通过给药物,比如强力镇痛剂,来缩短病人的生命)则是合法的。

  

  2008年12月18日,卢森堡经过激烈辩论,最终以31票同意、26票反对和3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了允许使用安乐死的法律。这样,卢森堡成为继荷兰、比利时和瑞士之后,第四个允许安乐死的欧洲国家。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新闻人物 A0021 安乐死之全球样本 2009-2-16 钱江晚报a00212009-02-1600003;钱江晚报a00212009-02-1600022;48257178002CE1754825755D002476D8[A1-陈立华≈B1-陈立华];钱江晚报a00212009-02-1600024;钱江晚报a00212009-02-1600025;钱江晚报a00212009-02-1600026;钱江晚报a00212009-02-1600027;钱江晚报a00212009-02-160002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