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14版:科教·大讲堂
3  4  
PDF 版
· 部门合作、城乡统筹促就业
· 人力资本积累的好时机
· 蔡昉:
如何看待当前就业形势
· “保增长”目的就是“保就业”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9年2月1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保增长”目的就是“保就业”
  1.当前,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状况如何?

  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并对我国实体经济产生影响以后,我国的就业局面就发生了变化,其主要表现为:就业增长减速,失业率有所提高。

  我个人的估计是,如果按照出口状况和经济景气与就业的一般关系来推算(不完全包括农民工的城镇调查失业率),2008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有可能比常态提高1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假如在2007年城镇调查失业率5.3%的基础上,2008年将提高到6.3%,城镇失业人口可能增加300余万人。

  不过,上述情况只是可能的情形。如果我们正确应对,情况并不必然那么悲观。观察过去不同时期GDP增长速度和就业的关系,我们发现:1991年至1996年我国GDP年平均增长率是11.9%;1997年至2003年是困难时期,GDP平均增速为8%;2003年之后几年,又超过10%。但是这三个时期,就业的增长是同样的,增速都很快。差别在于,凡GDP增长率下降的时候,非正规就业,也就是说灵活就业就开始加速增长,而正规就业则有所减少。

  因此,在困难的时候,灵活的就业渠道对保持就业稳定是至关重要的。

  2.应该如何理解我国的就业、失业统计?

  我们通常从公开的统计年鉴上看到的是城镇登记失业率。这个指标在2003年以前并不能充分反映劳动力市场的实际状况。因为当时在城镇还有一批没有工作的下岗职工,他们不被统计在登记失业中。但是,2003年以后下岗人员与登记失业并轨,这个指标对城镇就业状况的反映程度就提高了。不过,登记失业仍然有一些条件,如达到退休年龄的不再登记,没有当地户口的不予登记,那些不愿意登记的人自然也没有统计在内。

  根据公开发表的统计数据,我们还可以计算一个符合国际劳工组织定义,因而可以进行国际比较的“城镇调查失业率”。根据这个指标,在调查对象的范围内,符合特定时间内“没有工作”和“有工作意愿”这样的条件,就可以算做失业。根据我们的计算,2007年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4%,采用间接的方法对2008年的粗略推算是6.34%。

  需要指出的是,农民工返乡并不能直接对应地叫做失业,因为第一,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家里还有承包土地,如果他们回家务农就不算失业,充其量是就业不足;第二,从地方失业统计来讲,如果没有工作的农民工离开了,对这个地方来说,无法判断他们是失业还是退出劳动力市场。

  3.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问题的影响有什么特点?应该如何应对?

  这次可能涉及到的潜在失业人员,主要是流动性很强的农民工。无论是他们的原雇用企业,还是打工地的社区,都难以把握住他们的流动状态,宏观层面上也很难对他们进行准确的统计,社会保障网络对他们的覆盖率也十分低。因此,许多以往积累起来的经验,甚至是行之有效的经验,这次可能并不能完全奏效。

  中央提出“保增长”,实际上最主要的是恢复就业措施。关键在于明确:保增长的目的就是保就业!

  在过去的实践中,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并非完全同步。有些对GDP贡献大的产业,对吸纳就业的作用可能很小。如果政府的投资方向和银行贷款偏向于资本密集型的大项目、大企业,对就业的吸纳力就是有限的;而一些中小企业,虽然得不到更多需要的资金和政策,但它们恰恰是吸纳就业的重要领域。

  此外,国务院部署的大规模投资预期将大幅度推动内需,扭转经济增长下滑的局面。同时,如何把这个投资推动转化、引导和延伸为居民消费需求,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我认为,应该尽可能保持职工工资的稳定和增长。但是,采取的手段不应该是直接干预工资形成,而是通过政府对企业的减税和减负,鼓励企业稳定和提高职工工资。通过调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以及深化教育、提升人力资本、提高居民实际收入等手段,对老百姓的消费起到一个巨大的刺激作用;反过来,这也会形成有利于经济增长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效果。同时,加快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防止产生新的贫困人口,解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可以大幅度促进居民消费,巩固和扩大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拉动效果。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科教·大讲堂 C0014 “保增长”目的就是“保就业” 2009-2-19 钱江晚报c00142009-02-190001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