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1版:人文
3  4  
PDF 版
· “潮老头”自制“实惠电影攻略”
· 有人收藏“张小泉的祖宗”
就有人收藏“王星记的祖宗”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2月1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有人收藏“张小泉的祖宗”
就有人收藏“王星记的祖宗”

杭州人老黄家里藏了近千把扇子
  本报讯 “我知道杭扇最有名的就是王星记了,但我收藏的扇子也很好,并不输给王星记。你们过来看看吧!” 杭州热心读者黄伯荣看到《找到张小泉剪刀的“祖宗”》(详见本报2月4日报道)后,昨天给本报打来电话。黄伯荣说他对扇子情有独钟,十多年来收藏了近千把扇子,从男人用的到女人用的,从老百姓用的到官员用的,样样都有,他想把自己收藏的宝贝晒出来。

  记者赶到黄伯荣家里时,地面中央铺了一块绒布,黄伯荣正小心翼翼地在上面摆放扇面、扇骨、扇子、扇套。黄伯荣说,虽然他收的扇子大多属于清朝、民国时期,和张小泉剪刀的“祖宗”比起来,算是年轻的了,“但我的收得多,数量大,范围广,从老百姓日常用的到清朝皇宫里用的,几乎都有。这些扇子加起来,算得上是当时社会的缩影了。”

  黄伯荣告诉记者,筹备中的中国扇面博物馆前几天联系上他,明确表明了对其中几把扇子的收藏意向。

  哪把是最珍贵的?“是康熙皇帝和宫廷画家蒋廷锡一起创作的一面扇子,24K泥金面。据我所知,国内仅此一把。”黄伯荣一边说,一边从抽屉里翻出两张照片。一张是有康熙题字的扇面,一张是有蒋廷锡牡丹画的扇面。当记者提出要看实物时,黄伯荣搓了搓双手,不好意思地说:“今天阴雨天,环境太潮湿了,那把扇子不好拿出来,容易损坏。要么下次有太阳的时候,再给你们看看。”

  记者发现,黄伯荣收藏的大多是有字有画的名贵扇子,

  制作精美,保存完好,但也不乏因年久损坏的日常用扇。其中一把团扇,泛黄的扇面破得开了两个大口子,已经被黄伯荣用塑料隔膜封了起来。虽然破旧,但还是能完整地看到扇面上的画:一个官员在路上走,后面跟着一个提灯的家仆。“这把清代扇的扇面是用绢制作的。我研究了一些资料,当时城里老百姓的日常用扇应该就是这样。”黄伯荣说。

  众多扇子中,一只长形的袋子显得很特别。记者拿起仔细看了看,发现上面用很多发黑的粗线绣了花草图形,时间久了,一些地方有些脱线。黄伯荣说,那些线原本外面都包金的,“时间长了,金箔掉了就露线了”。绣花线都包金,那一定是有钱人家用的了。“古代就有‘斗扇’,大家碰到一起,彼此秀秀自己的扇子,当然要好好装饰装饰了。这么一来,扇子就不再是用来扇风凉快的工具而已了。”

  有关民俗专家告诉记者,杭州是制扇名城,自古以来就有“杭州雅扇”的说法。特别是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后,不少制扇艺人会集杭州,店坊云集,买卖昼夜不绝。据史料记载,到了清朝中叶,杭州经营纸扇者总计有50多家,工人达四五千人。从那时起,杭州扇子与杭州丝绸、龙井名茶齐名,号称“杭州三绝”。

  本报记者 屠悦 摄影 本报记者 王颖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 C0001 有人收藏“张小泉的祖宗”
就有人收藏“王星记的祖宗”
2009-2-19 48257178002CE1754825756100320FFA[A1-屠悦≈B1-吴秀笔];钱江晚报c00012009-02-19000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