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03版:财富
3  4  
PDF 版
· 赶紧,全球去淘便宜货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9年2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赶紧,全球去淘便宜货
中国海外投资迈新步,
能源、矿产资源成重点

  ■本报记者 王燕平

  

  本报讯 进入牛年,中国再次加快了海外投资的步伐:2月19日,与巴西签署100亿美元的“货款换石油”协议;2月17日,与俄罗斯签署250亿美元的石油贷款协议。此外,中国铝业投资195亿美元准备再次收购矿业巨头力拓的股份;中国五矿集团旗下五矿有色拟出资17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矿业公司100%股权。

  而就在前两年,中投公司投资黑石被套、中国平安投资富通巨亏、国航和东航的航油套期保值“失足”、石化巨头高位“吃”进大量原油……在2007年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的大牛市中,豪气冲天的中国企业却在一次次的海外投资中成了“冤大头”。

  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还是哪里跌倒,哪里爬起?与前两年相比,牛年中国的一次次海外投资之举,却赢来了舆论普遍的赞誉。

  前两年海外投资 巨亏曾经是心痛

  回首2007年、2008年的一次次海外投资,留给我们的却是惨痛的教训。

  2007年5月,当时尚被外界称为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中投公司,第一笔投资就是30亿美元购买美国黑石集团股份,结果两个月后即浮亏50亿元人民币;之后又向正受次贷危机煎熬的美国摩根士丹利基金注资50亿美元,结果到去年12月份浮亏近40亿美元。

  2007年11月,中国平安通过旗下寿险公司从二级市场购买富通集团约4.18%的股权,其后又继续追加对富通的投资至5%。而随着富通资产的大幅缩水,平安的亏损一度达到近200亿元,亏损超过90%。

  去年国际油价处于颠峰时,中国国航、东方航空纷纷签署航油套期保值合约,结果到去年底分别损失68亿元和62亿元。中国石化也在去年油价高涨的时候大量进口原油,结果导致“消化不良”,现在油价比去年最高时便宜了四分之三,但石化巨头却在这时没了好胃口。

  “按照道理,现在国际油价已经回到四五年前水平,但现在93号汽油却比那时3元多的价格贵了一半多,即使算上燃油税,也不应该这么贵。”私家车主赵波说。市场人士认为,油价之所以降不下来,估计就跟石化巨头库存消化不了有关。

  此外,招商银行收购香港永隆银行也一再被投资者质疑,中信证券收购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股权也险些失足。

  回顾这些海外投资的案例,可以发现,这些投资行为大多是在收购对象最为风光、商品价格最为疯狂的时刻。“国内这些大公司号称拥有最强的专业团队,但在实际决策中,却跟我们这些小股民一样盲目追涨,实在有点贻笑大方。”杭州股民赵文兵感叹道。

  牛年出手频频    是抄底的时候了吗    

  牛年全球股市见底了吗?大宗商品是不是到了抄底的时候?也许这句话为时尚早。可不,连“股神”巴菲特现在都被深套了。但至少,全球股市已处在底部区域;而作为稀缺和不可再生资源,矿产、石油、有色金属等的投资价值已凸现。

  2月19日,我国与巴西达成一项“贷款换石油”协议。据外媒报道称,中国将向巴西国有能源公司Petrobras提供最高金额为100亿美元贷款,而巴西则按市价每天向我国供应10至16万桶石油。国家开发银行和中石化将共同为巴西石油提供100亿美元的贷款。

  据路透社报道,2月17日俄罗斯与中国已签署了俄方有史以来金额最大的能源协议,俄罗斯将以20年3亿吨的长期原油供应换取中方250亿美元贷款。美国《商业周刊》报道说,中方提供的250亿美元贷款中,俄罗斯石油公司将获得150亿美元,俄罗斯国家石油管道运输公司将得到100亿美元。而中方受益的将是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

  2月12日,中国铝业发布公告,宣布已与世界第三大综合矿业公司力拓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协议涉及金额195亿美元。其中约123亿美元用来购买力拓集团有关铁矿、铜矿和铝资产的部分股权;另外约72亿美元用于认购力拓集团发行的可转债,中铝公司可在转股期限内的任何时候选择转股。转股后,中铝公司在力拓集团整体持股比例将由目前的9.3%增至约18%。

  去年的2月份,在备受世界关注的“两拓(必和必拓、力拓)”合并案的最后期限临近时,中国铝业以140.5亿美元取得了力拓英国上市公司12%的股权,相当于持有力拓集团股权的9%。此次收购股份相近,但价格便宜了68亿美元,将近一半。

  近日,又有媒体披露中国五矿集团旗下五矿有色拟出资17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矿业公司(OZMinerals)100%股权。据报道,OZMinerals是澳大利亚第三大矿业公司。

  金融危机也是机遇    此时收购正当时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财务学教授、资本市场与会计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姚铮认为,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全球的资产价格出现大幅下降,这对有实力的企业来说正是积极实施海外并购的大好机会。

  在海外并购中,准确把握时机尤为重要。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在海外并购中,需要对全球的经济发展趋势、收购价格的合理性有准确的判断。从前两年中国平安、中投公司、招行的海外并购以及中国国航的航油套期保值等行为中可以看出,当时这些企业的决策层对全球经济繁荣的前景过于乐观,对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后果严重性认识不足。

  深圳市瑞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经济学博士陈军对记者说,全球金融危机为中国收购海外资源提供了极佳的时机。“全球经济复苏是迟早的事,如果等到下一个经济发展周期,你可能想买都买不到,或者买不到那么大的量。”陈军认为,作为国家的能源战略,发展锂电池、核能等新能源同样需要各种矿产资源,如发展核能需要铀,而我国是一个贫铀国家,这就需要全球寻找、收购这类矿产资源。对中国企业尤其是资源型的央企来说,海外并购将是他们的必然选择。

  刚刚调任的原中国铝业董事长肖亚庆曾在多个场合被问及投资力拓的浮亏问题。去年初中铝购买力拓股份时,力拓英国公司的股价高达60英镑/股,而目前该公司股价不到20英镑/股。对此,肖亚庆表示,中铝买的是实打实的资产,而股价仅仅是一个虚拟符号。“当然,现在买力拓是比一年前更便宜,但是机会已经没了。”因为当时临近“两拓”合并的最后期限,一旦合并成型,一年后195亿美元的投资机会就根本不可能存在。

  实际上,在上一轮大宗商品的疯狂牛市中,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需求是个重要的原因。因此,陈军认为,趁现在全球资源价格大降,未雨绸缪是很有必要的。

  哪些资产值得收购    专家建议买资源类

  姚铮认为,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时应结合国情,选择合适的行业。建议重点选择资源类行业,而对金融行业、制造业的并购应慎重。中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而能源、矿产类资源又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中国经济要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必然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因此,能源、矿产等资源应是今后海外并购的重点。

  陈军认为,相比金融企业的网络和人才,资源在我国显得更为匮乏,而资源是我国产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我国拥有那么多的外汇储备,现在用来收购海外资源再合适不过了。

  相反,金融行业波动性大,而我国金融企业的完善、治理时间还不长,急于求成、盲目行动往往会导致失误。说得形象一点,我国的金融企业现在还是小学生,而国际金融巨头则已是经验老道的大人了,较量显然不在同一个档次上。中国平安在国内同行中已具有最高的专业水平,但投身海外市场,仍显得经验不足。

  制造业的并购同样要谨慎,因为我国制造业的主要优势就是劳动力成本低,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高,如果把工厂“搬”到这些地方显然是以已之短击他人之长。但这些国家的研发力量比较强,把研发机构设到这些地方倒是个不错的选择。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财富 B0003 赶紧,全球去淘便宜货 2009-2-21 48257178002CE175482575630002C389[B1-王燕平];钱江晚报b00032009-02-2100015;钱江晚报b00032009-02-2100016;钱江晚报b00032009-02-2100017;钱江晚报b00032009-02-21000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