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16版:财富·新闻
3  4  
PDF 版
· 给行善者
一个温暖的
笑容
· 这碗粥不好喝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2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这碗粥不好喝
温州商人义乌施粥遇尴尬
  ■本报记者 张妍婷

  

  早上5点多,天刚蒙蒙亮,林如新一翻身起了床,一看外面又是个雨天,心里抱怨了两句。刷牙洗脸2分钟搞定,雨棚、桌椅、碗筷统统塞进车,直接向义乌市香山路人才市场冲去。搭好棚子,再开车20多分钟,到设在偏远农村的“厨房”,把早上工人刚做好的粥和馒头运到市区。从今年年初五开始,林如新就为到义乌找工作的农民工免费提供粥和馒头,一天都没歇过。

  林如新,温州人,在义乌奋斗了20多年,今年50岁。他做的生意并不大,一个印刷厂,一个庆典公司,一年营业额1000万左右,在温州人里头默默无闻。可今年在义乌街头施粥,却让他成了让义乌人争论的人物。有人夸他善良,有人骂他哗众取宠,更有附近的一些小吃店老板认为他故意抢生意、扬言要收拾他……

  没想到,做个好事还这么难。看着排队等粥的外来民工充满感激的眼神,他决心把这个事情做下去。但是,靠他自己,半个月下来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连自己的企业都没心思打理了。这几天,他正在朋友圈里四处游说,想找几个有爱心的老板,一起把这个好事做下去。“前两个星期,两位义乌老板刚轮过,星期二开始轮到温州商会了。”这不,今天,粥铺上方拉的横幅,已经变成了“温州商会为大家提供免费‘和谐粥’”。

  有人威胁要下毒

  过完年,林如新50岁了,他开始寻思着做点什么。在温州老家街头逛,他看到一群退休老人办的“红日亭施粥摊”很热闹,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马上赶回义乌,买了桌椅、大雨棚、锅碗瓢盆,还专门从公司里调了辆大车。

  大年初五,他就到义乌劳务市场门口摆早餐摊,挂了条横幅“欢迎免费品尝义乌香粥”。第一天,没经验,他不知道要多少人手,把家里的亲戚都叫上来帮忙。结果粥铺一开张,想喝免费粥的人群一拥而上,差点把摊位都挤倒,林如新赶紧打电话给自家公司的员工,要他们赶紧来帮忙维持秩序。

  有了第一天的经验,林如新拉了条通道,让大家排队。过完年,来义乌打工的人越来越多,每天早上6点半,劳务市场门口的找工作者就会排起长队。

  一碗稀饭、2个馒头加小菜,每天1000份,刚开始要1个半小时才能分发完,现在熟练了,1个小时就能分完。每天的队伍也越来越整齐。

  没想到,贴钱做好事,压力却不小。因为每天有了免费的早餐,劳务市场边上那些小店生意就差了,恨死了林如新。有人威胁他,说要在他的粥里下老鼠药。

  “我感觉一只脚都踏进监狱了。”林如新苦笑着告诉记者,“不得已,我只好把烧粥做馒头的地方藏得好好的,每天亲自护送。这可不能出半点马虎。”但这样一来就苦了他,因为路太远,他每天必须比原来再早起20多分钟。心里压力还是很大:万一一个疏忽,被人钻了空子,可真要把自己老命都搭进去了。为此,林如新好几次半夜里被恶梦吓醒,几乎想放弃。但第二天早上醒来,想起那些端着热粥颤巍巍的手,又起床坚持下去。

  做好事后继乏人

  本来林如新打算就做15天好事,毕竟自己还有公司要管理,实在也没那么多时间。可做着做着他却改变了主意。“你没看到那捧着热粥的颤抖的手,真当可怜,就想着能做几天就算几天。”

  “有些人不好意思,特别是女孩子,你看排队的都是男的。”林如新经常一边维持秩序,一边跟排队的人闲聊,渐渐地对这些人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些人真是可怜,工作找不到,盘缠用光了。”林如新偶尔发现,有的人会反复排队,每次一碗粥2个馒头,他就把馒头往衣服里塞,排个2、3次,这样一整天就饿不着了。

  “我每天都在看,大概50%是生面孔;20%会吃个2~3天;10%是每天都来吃的‘老客’,游手好闲什么都不干;5%是叫花子,还‘打包’回去分给同伴;另外15%是义乌本地居民、开店的、什么人都有。”林如新觉得做这件事还是很有价值的,毕竟大部分人正是他想帮助的。

  把这件好事延续下去,林如新觉得光他一个人肯定不行,于是开始游说大家一起来做善事。他本来觉得肯定没什么问题:义乌企业那么多,一家一家去游说,然后找几家大企业一次性捐助1个月,自己再补点——“一天只要1300元,就能帮助1000个人。”

  原本以为很多人会响应,没想到却屡遭拒绝,这让他很惊讶。而且,还有人说他“故意炒作”。林如新总是笑,他并不在意别人说什么。

  “总算有两位义乌老板愿意来接班,一个捐助7天,一个捐助5天,可他们却不愿意直接出面,觉得丢脸。”林如新觉得想不通,从决定把这件事做下去。到现在,他已经游说了十几家单位,最后成功的才3家。

  志愿者不够多

  分馒头、盛稀饭、洗碗碟、维持秩序,这些工作都由当地志愿者义务帮忙,一天需要十几人。现在和林如新一样,每天都能来的志愿者只有2、3个。“年轻志愿者热情很高,但是每天要这么早起床,很多年轻人做不到,很难坚持。那两位与我年纪差不多的志愿者,真的很令我感动,他们早上帮忙完,还要去上班,可每天都坚持来。”林如新说,经常是东西都摆好了,分粥的人手却不够,赶紧打电话找朋友来帮忙。有时候,就临时拉几个来吃早饭的人帮忙。

  管了粥摊就管不上公司的事,家里人颇有抱怨。林如新想着,如果能找到家大企业捐赠1个月,他就可以固定志愿者队伍。“现在看来不行,能做到什么时候都不知道。”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财富·新闻 B0016 这碗粥不好喝 2009-2-24 48257178002CE17548257565002D7B85[A1-张妍婷≈B1-张炜利];钱江晚报b00162009-02-2400006;钱江晚报b00162009-02-2400007;钱江晚报b00162009-02-240000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