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0版:每日新闻·时评
3  4  
PDF 版
· “劝退”不知民生艰
· 省长的眼泪,很真很揪心
· 人肉搜索这把剑
应该握在谁手上
· 马掌门的零薪酬会拿多久
· 奇思妙语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2月2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劝退”不知民生艰
  ■戎国强

  

  昨天早上,刚到办公室电话就响了。对方说,他是杭州金沙学校学生的家长,就在报社一楼大厅,想和钱江晚报的编辑记者见一面。他说,金沙学校1100名无学籍学生被“劝退”一事(详见本报19日报道《一张消费券引出尴尬事》和20日评论《有真爱,就有课桌》),现在有了转机,孩子在这里继续读书还是有希望的。

  武爱国(化名)说,他特意赶到报社来,想把他们的具体困难跟媒体说说,让大家了解打工者的难处。他说,他和妻子都在杭州打工,女儿在金沙学校读书。学校说要“劝退”时,他们几乎绝望了。他说,在老家,因为很多孩子跟打工父母进城就读,很多村小学招不到学生,都合并了,好几个村子才有一所学校。如果他女儿回去,必须到15里以外的学校去读书。一个一年级的女孩,怎么放心让她一个人去上学?“就算是没有这个困难,孩子回老家读书,谁照顾她?一定要回去的话,只有夫妻两人都跟着回去了。可是,回到老家我们到哪里去做工?”事情于是变成这样:要打工就别读书,要读书就别打工!他说,很多家长都因“劝退”而陷于如此困境。

  武爱国指着《一张消费券引出尴尬事》一文中所引用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杭申请就学的条件说,“交纳社会保险一年及以上”,他和他老婆的单位都没有给他们交纳社会保险,他们也不敢向老板提要求,生怕被辞退。虽然也可以自费交纳,但是,他女儿是去年9月份入学的,那时,社会保险还不能随身转移,他们根本不敢买。万一有什么变化,杭州呆不下去了怎么办?另外,如果为女儿读书一次性拿出几千块钱出来,他们也做不到。

  武爱国说,很多事情不是他们可以决定的,这些规定对他们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制定政策时,能够了解打工者的困难,能够听一听我们的意见就好了”。

  武爱国的盼望提醒了我——杭州市在城市建设、城市管理方面有大动作时,经常通过方案展示、听证会等形式征求市民意见,但好像没有搞过以外来务工者为对象的意见征集?虽然称他们为“新杭州人”,然而,杭州的事情好像还没有他们说话的份。

  说实话,如果不是武爱国赶过来说给我听,还真不知道他们的生存有多艰难,艰难到什么程度。作为新闻从业者,当然应该知道这些;但是,政策制定者,更应该知道民生的艰难,因为你们手里捏着人家的命运啊。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时评 A0010 “劝退”不知民生艰 2009-2-25 钱江晚报a00102009-02-25000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