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1版:人文
3  4  
PDF 版
· 一个月演45场
浙江也有不少“小沈阳”
· 午夜荧屏,这些电影为啥玩改名?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9年2月2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大电影》成了《买房奇遇记》,《长江七号》变身《外星狗流浪记》……观众大呼看不懂——
午夜荧屏,这些电影为啥玩改名?
  本报讯 不久前的一天,杭州观众李蓉深夜无事,在晚上11点打开了电视,看到了一部片名噱头味十足的港片——《风流干探》。片中,郭富城、陈奕迅两个个性十足的“警察”你一枪我一枪,打得又热闹又好看,把她给吸引住了。但看着看着,她突然觉得,怎么这部片子的情节跟影片《冲锋陷阵》一模一样啊。第二天,她上网一查视频,发现《风流干探》居然就是《冲锋陷阵》。这下李蓉纳闷了,好端端的影片,为什么要改这么个“暧昧”的名字呢?

  近段时间,很多观众都发现了这样的问题,晚上10点之后的荧屏影院,很多片子名字陌生,但仔细看情节都是自己曾看过的老片子。“电视台为什么要给这些电影改名,而且新名字基本上都是噱头十足的?”“为什么有的频道在一个月之内要把一部老片子颠来倒去放上好几遍?”观众们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大电影》

  为什么要改成《买房奇遇记》?

  《风流干探》其实就是《冲锋陷阵》;《买房奇遇记》其实就是曾志伟、姚晨主演的搞笑片《大电影》;《外星狗流浪记》其实就是星爷的《长江七号》……午夜荧屏,吸引不少年轻人眼球的这些电影居然是“换药名不换汤”,令大家大跌眼镜。对此,杭城一电视频道的工作人员说,给电影改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增加点新鲜感,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最终带动收视率。“改个名字,那些看过片子的观众会被无意中带进来,而那些没看过片子的观众则会被噱头味十足的片名所吸引,也会锁牢频道看看。另外,改名字也体现了节目组的创意,多多少少满足了我们的‘创意虚荣心’。”

  对于给电影改名一事,一些观众发出了不同的声音。比如,如此改名征得影片出品方同意了吗?是否有侵犯出品方权益之嫌?“如果没有征得出品方的同意就改名播出,这种做法肯定是不对的,有侵权之嫌。”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文化产业人士昨日向记者表示。对此,观众意见分成两派,有人表示“改名”这一招很有创意,“有时候你会发现改过后的片名比原名贴切多了,也有意思多了。”另有观众则认为,“用这样的方式‘骗’观众看电影以求得收视率,似乎有点不厚道。”

  事实上,因为政策方面的原因,电视台在深夜放电影这一行为可谓如履薄冰,中间的“故事”也颇多,但最终目的只要一个——收视率。记者到湖南、四川等地出差时发现,当地一些电视台在深夜播的电影更新、更猛,使出的招数也更多,有的还推出了有奖竞猜等营销手段。杭城电视界一名资深人士在谈及“改名”策略时说,如此“良苦用心”电视台是自有苦衷,一方面是为了最大程度地规避风险,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在“收视夹缝”中求得生存,试图用最少的钱取得最好的效果。

  《快餐车》

  为什么一个月内放好几次?

  杭州观众潘昕告诉记者,他印象最深的是,有个台好像就喜欢播成龙的片子,《蛇鹤八步》、《龙拳》、《快餐车》、《威龙猛探》、《警察故事》等等,而且是翻来覆去地播。像上世纪80年代的老片《快餐车》,有段时间竟然在一个月之内陆陆续续出现了好几次。他怎么也想不通,难道成龙的老片真有这么多人在看吗?

  “别小看这些播了一遍又一遍的老片,市场证明它们的‘性价比’还挺高,收视率也不错。”该频道一名负责人昨日向记者表示,这些片子能保持1个点左右的收视率,在晚间11点至12点档,这个数据显然还让人满意。

  记者了解到,某频道之前也尝试过在这个时间段播电视剧,但播了一半就播不下去,后来只好中途掐掉,重新播老片。“片源紧张是一个原因。另外广告客户也提出建议,要求放这些港台老片。”这名负责人说,“这些老片的观众有两批,一批是那些喜欢怀旧的‘50后’、‘60后’,他们看片就当回忆青春岁月;另一批是‘80后’,这些人之前没看过这一类片子,就图个新鲜,当新片子看。”

  某频道一购片人员昨日也向记者表示,对“50后”、“60后”来说,他们看《蛇鹤八步》、《龙拳》等片的感觉,就像“70”、“80后”看《英雄本色》、《逃学威龙》那样过瘾,“反复播放某一收视人群喜欢的片子,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收视率,这方面电视台肯定是算过经济账的。”

  本报记者 裴建林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 C0001 午夜荧屏,这些电影为啥玩改名? 2009-2-26 48257178002CE175482575680030F1A1[A1-裴建林≈B1-杨霞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