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1版:每日新闻·视点
3  4  
PDF 版
· 嫦娥一号成功“受控撞月”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9年3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嫦娥一号成功“受控撞月”
中国探月一期工程完美落幕 二期将实现软着陆月球
  减速、下落、撞击……北京时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准确落于月球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预定撞击点。

  至此,在经历了长达494天的飞行后,静谧、遥远的月球土地终于成为这位中国首个“月球使者”的生命最后归宿。而随着此次“受控撞月”的准确实施,中国探月一期工程也宣布完美落幕。

  嫦娥一号为何撞月?

  为下阶段着陆月球做准备

  谈及嫦娥一号“受控撞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撞击月球是国际航天领域结束月球探测器‘使命’普遍采用的方式,与其让探月航天器因为燃料耗尽而最终坠落月球,还不如选择撞击月球的方式,多少也能为人类了解月球增加一些资料积累。”

  欧阳院士还透露,嫦娥一号按原定计划在轨运行1年后,仍剩下很多燃料,因此,这也为让探测器在接受地面精确控制的状况下撞向月球提供了保证。

  我国下一阶段月球探测的主要研究方向将集中在软着陆月球上,因此嫦娥一号能否在指定时间精确撞击到预定地点,会为下一步探测器在月球或其他星体精确着陆提供宝贵原始数据和技术经验。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也证实了这一说法:“我国探月工程二期确定将实现月球软着陆,技术跨度大。为在撞月过程控制和轨道测定方面积累经验,减少后续工程风险,决定在嫦娥一号卫星寿命末期,控制卫星撞月。”

  同时,吴伟仁也介绍说,在太空超期服役四个月后,嫦娥一号卫星上部分仪器已经老化,因此现在让嫦娥一号以撞月形式完成最后使命,时机上也比较恰当。

  南京大学天文学系萧耐园教授还介绍了另外一个原因:“嫦娥一号卫星在撞击前还能完成拍摄近距离高分辨照片、拍摄撞击时的瞬间情况,这些资料对地面分析人员非常有用。”

  据介绍,人类探测器选择撞击月球成功后会掀起大量的月球尘埃,科学家还可以通过分析这些月球尘埃的成分来解释月球的起源之谜。

  嫦娥一号如何撞月?

  37分钟完成最后使命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监控屏幕上清晰显示,为了保证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受控撞月”,嫦娥一号任务飞行控制组选择在青岛和喀什两个测控站同时能够进行测控的时间段内进行撞月控制。

  嫦娥一号从2007年10月24日发射,在完成预定在轨一年的各项探测任务后,状态依然良好,因此还完成了多项“额外”任务,这其中就包括卫星变轨能力、轨道测定能力的10余项验证试验。

  从2008年11月8日开始,嫦娥一号卫星轨道由200公里圆轨道降到100公里圆轨道,继而降到远月点100公里、近月点15公里的椭圆轨道,再升回到100公里圆轨道。

  昨天下午15时36分,嫦娥一号卫星在地面人员控制下开始减速,37分钟后,也就是16时13分10秒,成功落在月球的丰富海区域。

  在撞击过程中,嫦娥一号卫星携带的CCD相机传回实时图像,图像清晰。

  探月二期目标:软着陆月球

  嫦娥二号三年内发射

  在中国探月一期工程完美落幕的同时,中国探月二期工程正紧张进行。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透露,目前二期工程各项工作已全面展开,着陆器和巡视器技术是工程中的重要关键技术;嫦娥二号卫星将于2011年底前完成发射。

  据中国探月工程领导小组组长、国防科工局局长陈求发透露,对一期工程的备份星进行技术改进的嫦娥二号卫星,将作为二期工程的先导星,用于试验验证二期工程轨道、测控和软着陆等相关的五个方面的关键技术,降低二期工程的技术风险。同时,嫦娥二号卫星搭载的CCD相机分辨率由120米提高到10米,深化月球科学探测。

  陈求发同时透露,中国探月工程二期在科学技术方面,将实现四个第一:要研制并发射我国第一个地外天体着陆探测器和巡视探测器;第一次利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地月转移轨道航天器;第一次建立和使用深空测控网进行测控通信;第一次实现月球软着陆、月面巡视、月夜生存等一系列重大突破。

  据悉,探月工程二期中的嫦娥三号卫星主要实现月球软着陆和巡视探测任务。

  除了目前已经实现的“绕月”,二期工程将要实现的“落月”外,中国月球探测的第三步将是“从月球回来”,也就是探测器不但要降落在月球表面,而且要从月球采集样品送回地球供人们研究,这将在2020年之前完成。

  “嫦娥”探月 精彩八步

  从发射升空开始,嫦娥一号卫星累计飞行494天,其中环月482天,期间经历三次月食,共传回1.37TB的有效科学探测数据,为我国月球探测后续工程和深空探测奠定坚实的基础。

  ●足迹之一:梦想起飞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托举着嫦娥一号卫星顺利升空;“嫦娥”奔月旅程正式开始。

  ●足迹之二:地月大转移

  2007年10月31日17时15分,嫦娥一号底部发动机点火,使“嫦娥”飞行速度提高到10.58公里/秒以上,直奔月球。

  ●足迹之三:成为“月球卫星” 

  2007年11月5日11时15分,嫦娥一号第一次近月制动准确实施,“嫦娥”成功被月球引力捕获成为一颗真正的“月球卫星”。 

  ●足迹之四:进入“使命轨道”

  2007年11月7日,以嫦娥一号准确进入127分钟、200公里高度的月球轨道为标志,中国航天史上最远的“长征”以近乎完美的方式宣告成功。嫦娥一号的首飞任务实现“准确发射,准确入轨,精密测控,准确变轨,成功绕月”。 

  ●足迹之五:中国首幅月图亮相 

  2007年11月26日9时40分许。嫦娥一号传回探测数据,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第一幅月面图像通过新华社传到了世界各地。

  ●足迹之六:首幅月球极区图像公布 

  2008年1月31日,原国防科工委正式发布首幅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月球极区图像。这是我国首次获得此类图像。

  ●足迹之七:中国首幅“全月球影像图”发布 

  2008年11月12日15时05分,由嫦娥一号拍摄数据制作完成的“中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公布。影像图覆盖了月球西经180度到东经180度,南北纬90度之间的范围。这是世界上已公布的月球影像图中最完整的一幅影像。

  ●足迹之八:撞击月球

  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在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嫦娥一号卫星准确落入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月表指定区域,成功完成硬着陆。撞击月表的一瞬,也是这位中国首个探月使者生命的最后一抹绚烂。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视点 A0011 嫦娥一号成功“受控撞月” 2009-3-2 48257178002CE1754825756C00402CD2[A1-新华社稿≈B1-陈立华];钱江晚报a00112009-03-0200015;钱江晚报a00112009-03-0200018;钱江晚报a00112009-03-0200020;钱江晚报a00112009-03-020001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