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盛伟
31岁的永康籍浙大硕士林文学站在装修一新的粽子店里,一边拨弄着锅里的粽子,一边抽空和妻子聊天。已经到了吃晚饭的时候,粽子店里的人并不是很多。
到昨天,林文学的硕士粽子店已经开工整整四个月了。“现在生意过得去,但与当初想象的差距还是蛮大,不过我有信心坚持做下去。”
媒体报道一阵风
卖粽收益一般般
林文学1978年出生在永康,2003年获得浙江大学动物营养饲料学硕士学位,之后辗转在嘉兴永康等地公司从事外贸工作。
去年10月底,爱好做粽子的林文学把自己的粽子拿到一个展览会上卖,引起了媒体的注意,旋即被各种媒体暴炒。11月1日,林文学在永康城区盘下了门店卖粽子,店名为“林家粽子”。
在林文学开店之初,记者曾经来到过小店。4个月后,再与林文学握手时,明显感觉林文学手粗糙了很多。“我每天都要做6个小时左右的粽子,已经由当初的脑力劳动者转化成为体力劳动者了。”
媒体的大量介入,让性格有些内向的林文学有些不知所措。但是,他还是希望通过媒体提高门店的知名度,让粽子销路更好一些。
林文学用心做粽子,妻子用心卖粽子,相比较其他同时开张的粽子店来讲,林文学店生意略好一点,但也好不了多少。
“媒体报道之初,还有很多人慕名而来,不过现在这种效应已经渐渐消退了,跟北大才子陆步轩卖猪肉的效应是没得比。”林文学笑着说。
做完粽子啃英语
自觉生活很快乐
尽管一天要做6小时的粽子,但为了不丢下专业知识,林文学还要抽空看书。“他每天睡前都要看两个小时的英文版本的小说。”林文学的妻子说。
因为林文学英文好,很多外贸公司还请他翻译一点东西,林文学非常乐意接活:“最主要是能让学习得到延续,还能赚点小钱周济一下生活。”
林文学觉得现在的生活非常愉快且踏实。“愉快是因为我喜欢做粽子,踏实是我每天都能看见我进步,我一定会将粽子事业做下去,无论将来是否能发达。”
生意平平、雄心不减
“林家粽子”要打品牌
在建店之初,林文学对粽子店的未来充满信心。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将来要开连锁店的雄心。但如今林文学把粽子店的发展定位为“先求生存再发展”。
对没有达到当初预想的原因,林文学说:“粽子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产业,如果单纯从手工业制作销售来看,我可能还不如一个技艺纯熟的粽子工匠。所以起步之初,我没有什么优势。”
林文学认为金融危机对自己的粽子产业也有些冲击:“我做的是中高端粽子,价格偏高,大家收入减少了,吃好粽子的人少了也很正常。”
但林文学做大做强粽子产业的信念却没有改变。他和妻子到处跑销售点,也不断培养着当地人吃粽子的习惯。“如果永康人能像吃麦饼一样吃粽子,我们的粽子店一定会火。”
“令我欣慰的是,我的回头客很多,这是一个不错的现象。”林文学说。
“我们正在工商局申请粽子的商标,我和妻子将全力将 “林家粽子”这个品牌推出去。”林文学看上去颇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