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业大学的法学专业女生陈瑜(化名)面临毕业,把就业的“宝”大半押在了考公务员上,家人为此还为她花了近万元培训费。成绩优秀的她在校时就考出了国家司法考试,这张超级难拿、要凭毕业证换取的派司并没有给她考公务员多增加什么砝码。走出省公务员考场后,她觉得岗位竞争太激烈了,自己胜算不是很大。2月28日她第一次奔进和平会展中心的省大型新春就业招聘会,转了一圈一份简历也没投出去,没有对口岗位,心都凉了——“社会上招法律岗位的企业太少了!”
的确,公检法系统每年新晋人员不多,饭碗争夺激烈。三八节前,为纪念中国律师制度恢复30周年,帮助法学毕业生正确认识择业观,本报联合杭州女律师联谊会、浙江在线,主办“我爱当律师”对话沙龙,杭州一群精英女律师将于3月5日与大学生对话,畅谈律师的从业与职业发展,帮助大学生在目前经济紧缩的背景下做好就业心理的准备和知识的储备。此次对话沙龙,来自杭州各大律师事务所的女掌门为对话大学生提供少量实习岗位,现场有面试机会。
本报从主办方争取到20位实习名额,今天起至3月10日欢迎今年法学专业的优秀应届毕业生向本报96068热线报名,毛遂自荐,并发送电子简历至qbkj@zjnews.com.cn,我们从中挑选优秀生,为你提供进沙龙听讲和推荐在杭各大律师事务所实习的机会。此外,浙江在线民生频道(ms.zjol.com.cn)今天起至3月10日同时开通《帮女郎牵手律界掌门, 20个实习岗位为你预留》专题报道,接收法学毕业生毛遂自荐的电子简历。
本报上周专门选择了省内2所大学和南京一所大学的3个法学班,做过法学专业应届毕业生的民间小调查,发现法学毕业生就业不对口现象很多,有个法学班42人,考研人数15人,考公务员35人,其中有人是两者兼报的,到目前为止找到工作5人,从业的却是银行岗位。有少数凭家庭关系进了律师事务所见习。
一本《律政俏佳人》的电影让律师蒙上了光环,法学是大学最热门专业,录取门槛很高,但毕业后才发现,要当一名律师很难。律师岗位分三种:公司律师(指企业专职法务),公职律师(在政府机关任职从事法务工作的公务员),法律援助律师、社会律师(指在律师事务所自由执业的律师),目前杭州有注册律师2600人,2008年比2007年增加了近300人(不含省直系列),也就是说一年新增律师不过300人,但大学法学专业扩招迅速,导致就业岗位满足不了毕业新增人数。
据杭州女律师联谊会会长、浙江楷立律师事务所主任任旭荣介绍:“大学生受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国务卿希拉里等影响,认为当大律师很风光,赚钱多,但不了解律师这一职业的服务精神,缺乏吃苦准备。我们现在更多认同自己是服务行业,因为大量的非诉讼事务需要你有极强的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社会要多了解这一行业风光背后的辛苦和付出。所以我们期待这一场对话能够让有志于当律师的年轻人做好心理准备,今后我们协会还将通过开放工作场所、提供实习岗位、共建见习基地等形式让大家了解律师。”
本报记者 王慧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