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16版:科教
3  
PDF 版
· “最后的”三趾鹑被吃了
· “开普勒”后天升空 寻找地球邻居
· 1000万只水母同游一湖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3月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开普勒”后天升空 寻找地球邻居
  太阳系外有多少个与地球一样的行星?地球能否不再孤单?直到现在也几乎没有答案,原因就在于目前的天文观测还不足以探测到这些“特殊”的行星。

  但是随着2009年3月6日美国航天局(NASA)开普勒空间望远镜的上天,我们将可能揭开这些“特殊”行星的面纱。

  原有观测方法存有缺陷

  虽然通过地面上望远镜对引力透镜的观测以及2006年发射的“科罗”外星行星探测器对行星凌星的观测,已经发现了两颗比地球稍大的太阳系外行星。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目前发现这些行星的方法存有缺陷:大部分的太阳系外行星是通过“视向速度”方法被发现的,它通过寻找恒星光谱中可能是由于行星的引力作用而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信号来探测它们。不过这一方法对于和地球质量相仿的低质量行星并不敏感。

  两大优势,观测更敏感

  “开普勒”则是专门设计用来寻找这些“失落”的世界。它通过监测超过10万颗恒星的周期性亮度变化,就能在行星出现在恒星和“开普勒”之间的时候来发现它。

  “开普勒”会在远离地球的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以避免地球对它观测的干扰。这就使得它可以在三年半的时间里不间断地观测同一片天区。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科罗”是围绕地球转动的,因此地球会遮挡住它的视线。同时为了避免阳光对观测的影响,因此“科罗”对同一片天区的最长连续观测时间只有5个月。

  同时“开普勒”也会比“科罗”灵敏得多。它的有效直径为95厘米,是“科罗”的3.5倍。这使得它可以看到大小只有地球一半、和火星差不多大的行星。

  一周联系望远镜两次

  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巨石城分校大气与太空物理学实验室(LASP)的20名学生和16名专家组成的小组,将在科罗拉多大学研究园的LASP太空技术大楼里操纵开普勒望远镜在佛罗里达卡纳维拉尔角的发射升空。

  一旦开普勒望远镜进入狩猎行星的阶段,LASP开普勒任务控制小组将一周联系此望远镜两次,以监视其上面配备的仪器,包括传感器、电池定位控制系统、电压和温度以及负载指令。波塞尔表示,此望远镜将受令每月指向地球一次,将数据“倾卸”给美国航天局分布在地球赤道附近的深空监测网。之后,这些数据将被传送到科罗拉多大学巨石城分校大气与太空物理学实验室,此传输工作有时会持续36到48个小时。

  期待“开普勒”的答卷

  没有人知道“开普勒”能发现多少颗和地球相仿的行星,但是发现大量和木星大小的太阳系外行星应该是不在话下的。

  NASA和欧洲空间局(ESA)正在分别评估“类地行星发现者”和“达尔文”计划,它们计划在2020年前发射,以用于观测位于恒星宜居带中的行星。其中主要的目标是观测那些穿过行星大气的光线的光谱,以此来寻找和生命有关的氧和其他化学成分的信号。

  如果最终发现类地行星是普遍存在的,那么在未来15年内必定掀起一股仔细研究这些行星的热潮。但是如果“开普勒”最终发现宜居带中的类地行星是非常罕见的话,那么在我们的观测能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就可能没有适合我们研究的目标。而探测更遥远类地行星的计划,不但在技术上还存在很大的障碍,而且也需要花很长的时间。

  宇宙中是否普遍存在着大小和特性都和地球类似的行星?“开普勒”将会为我们做出解答。         本报通讯员 谢懿 编译

  

  ■新闻链接

  

  格林尼治时间3月6日3时48分,开普勒探测器将按预定时间搭乘德尔塔—2型运载火箭,从位于美国东南部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拉尔角升空。

  这是美国航天局安排的首次旨在寻找类地岩石行星的任务,开普勒探测器是NASA为发现具备类似地球环境的行星所做努力的关键因素。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科教 C0016 “开普勒”后天升空 寻找地球邻居 2009-3-4 48257178002CE1754825756E0027A2D6[A1-朱杨健≈B1-朱国平] 2